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四点看法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林大伟
[导读] 缺乏个性和主观能动性,不善于通过实验来分析、解决一些模糊认识,以及表面上跟生活经验有矛盾的知识的认识,我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供大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参考。

        林大伟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南屿初级中学 福建 闽侯 350109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在实验中常遇到一些普遍的问题,表现在这几方面:(1)缺乏观察、动手、动脑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2)纯粹是为了实验而做实验。实验过程不明确,态度不端正;(3)缺乏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个性和主观能动性;(4)操作过程不规范,对实验仪器原理不明确。针对学生在实验中听、看与动手操作有一定距离,缺乏个性和主观能动性,不善于通过实验来分析、解决一些模糊认识,以及表面上跟生活经验有矛盾的知识的认识,我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供大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参考。
        一、改进实验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主要有四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随堂实验和课外实验。其中课外小实验由于不在考试范围,被很多老师所忽略。实际上,它在物理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教育改革中,一再强调在教学中要加强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而课外小实验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作为物理教师,要尽量提供条件,让学生在课外多做一些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全面发展的小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中,有许多可供观察的自然现象,有不少可供探索的物理技术问题,有各种各样日常生活提供的训练课题和创造活动。教材中也设置了众多的“小实验”和“实践性习题”。它们为学生课外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而这些小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种很有效的补充形式。运用物理知识对经常发生而又不被人们注意的一些现象或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和技术的兴趣,密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等。在物理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实验能力
        1、学生实验应从严要求,具体指导。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听、看与动手操作是有一定距离的,因而教师的引导要勤,观察学生的操作要细,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严要求。学生实验分组人数较多,实验往往出现你做我玩的局面。教师在巡视中,应提醒生学生做、看配合,相互提示,形成动手能力强的带动能力弱的,基础差的向基础好的学习的局面,每组学生人人操作一遍,才可离开实验室。在实验时,有的学生比较粗心,往往不按要求操作,如在“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横梁还未调节平衡后去称量物体的质量;在“研究弹簧秤的刻度”的实验中,不检查指针是否回到原来的位置,便认为弹簧秤已经做好了等。发现此类问题,应向学生说明违反操作规定带来的不良后果,并要求学生重做,避免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
        (2)多发问。教师在巡视指导中,多向学生质疑,如在做“测定物质密度”实验时,向学生提问:实验步骤中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和用量杯或量筒测出铁块的体积能否调换?又如在做“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实验时,已调好的天平移动之后,需不需要重新调节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寻求答案。这种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比在课堂上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3)找原因。在指导学生操作过程中,注意检查学生的实验数据,有的学生实验结果误差很大,甚至违背事实。如在“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中,有的学生得出“盐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的结论,在做研究“滑动摩擦”的实验中,得出“木坂表面的摩擦力大于毛巾表面的摩擦力”的结论。

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应组织基础好的学生现场观看,集体“会诊”,帮助得出错误结论的学生分析原因,找出实验操作上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2、改变演示实验教学模式。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开放性、探索性实验。要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中学物理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景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
        (3)比如初中物理第二册,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利用伏特表和电流表测出的电压和电流可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能不能只用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来测量电阻呢?如果能,还需哪些辅助器材?怎样测量?请说出你设计的方案并画出电路图。
        三、用物理实验史,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有一次,叙拉古国王对杠杆的威力表示怀疑,他要求阿基米德移动载满重物和乘客的一般新三桅船。阿基米德叫工匠在船的前后左右安装了一套设计精巧的滑车和杠杆。阿基米德叫100多人在大船前面,抓住一根绳子,他让国王牵动一根绳子,大船居然慢慢地滑到海中。群众欢呼雀跃,国王也高兴异常,当众宣布:“从现在起,我要求大家,无论阿基米德说什么,都要相信他!”
        (2)阿基米德智破金冠案。 国王让金匠做了一顶新的纯金王冠。但他怀疑金匠在金冠中掺假了。可是,做好的王冠无论从重量上、外形上都看不出问题。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日思夜想。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慢慢坐进澡堂时,水从盆边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突然大叫一声:“我知道了!”竟然一丝不挂地跑回家中。原来他想出办法了。 阿基米德把金王冠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缸中,一些水溢出来了。他取了王冠,把水装满,再将一块同王冠一样重的金子放进水里,又有一些水溢出来。他把两次的水加以比较,发现第一次溢出的水多于第二次。于是他断定金冠中掺了银了。经过一翻试验,他算出银子的重量。当他宣布他的发现时,金匠目瞪口呆。 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一条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重量,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这条原理后人以阿基米德的名字命名。
        四、师生配合共同努力,一堂有质量的实验课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素质教育的精髓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使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传统的教学思想造成了学生的某些心理障碍,在教师面前拘谨、紧张,甚至畏惧的心理状态. 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因分数形成自卑心理。学生因成绩的优劣而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现象,成绩差的学生有时甚至会受到嘲笑和歧视。应该改变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1)主动性是创造的核心,自主性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多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才能促进学生学习。
        (2)教师绝不是一堂好课的全部,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实验课好不好学生也是关键,如果学生能做到三动:即主动、真动、全动。主动的含义是不受任何外力推动而动。如主动求解,弄懂自己所不懂的知识,学会自己所不把握的技能。主动求疑,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问老师,问同学;主动求异,即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甚至展开争论,从而达到正确理解;主动求法,即自觉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或创造新的学习方法;全动是指学生的全体参与,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不是仅向少数尖子学生的教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要使学生全体参与。
        参考文献:
        [1]葛正森.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4):21-22.
        [2]努力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四点方法[J].张祥吉.中学物理.2012(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