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晨
丰台第一小学 100071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当下新的发展时期背景下不断地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教师要深刻了解新时期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不断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长久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创新意识的概念及培养原则以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措施
1 创新意识的概念及培养原则
创新,是指根据现有的思维模式对原有的事物进行改进或者创造,使之成为新鲜事物。这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能力,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本的原有知识进行知识的延伸和拓展,继而挖掘出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遵循主体性原则、民主开放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及知识性原则。也就是说,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让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2.1 更新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权威的象征,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安排开展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阻碍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开展素质教育。
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相应的权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知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最后,教师要认识到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2.2 情境教学法
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对于小学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了高度的要求。在这一高度要求下,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高效性的研究。可以应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情境教学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优化,并且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学生会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该重视对情境教学法的情境创设,能够明确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例如: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并且将最终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再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图形的运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图形的任命,使学生的身份发生转变,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室进行移动,再对学生提出相关图形运动的问题。
在进行这一情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最终能够有效掌握这一章节的相关知识。
2.3 创新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课堂只有老师一人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密切配合,也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完美合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例如在解题时,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们举一反三,从一个题目出发,掌握多种解题思路。也可以在课后作业中提升难度,让学生们自己思考多种方法解题,或者是对答案进行验证,促使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逐步提高。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中,课堂的教会学生们如何求多边形的面积,应该是把多边形进行切割,转化成正常的已学过的图形,在进行独立面积计算,最后算总和。而学生就可以创新思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图形切割,不一定非要和老师教的一模一样,这样既能让学生们了解多边形面积的解答过程,也能在计算的过程中进行计算等基础知识的联系。这样的自主学习,既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4 游戏化教学
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兴趣,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乐趣,从而促进学生课堂投入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游戏教学法,前提是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适合当下年龄段学生的游戏,避免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差或者游戏过于小龄化造成游戏教学法的无效性应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游戏教学中的真实反馈情况,从而不断地对游戏进行优化,保证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前,教师对学生的日常游戏进行了解,并且对于不同年龄段学生所感兴趣的游戏进行深入研究,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的提升。在进行《测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学生生活中跨步的游戏对学生展开课堂教学,令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跨步游戏,并且对跨出的距离进行测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游戏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充分地学习测量知识,保证游戏化教学的有效性。
2.5 分组教学法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说教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影响下,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创新要求。在这一高度要求下,可应用分组教学法的方式展开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应用分组教学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在进行《倍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且举例自己所认识的倍的关系。有的学生说爸爸的年龄是自己的三倍还多,也有学生说妈妈的体重是自己体重的两倍还多等。通过小组教学的方式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倍的概念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由此再引入知识教学,这样一来,教学效率的提升就有了保障。
3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重点也是难点,相应的负责这一教育内容的教师也面临着极高的要求。在这一高度要求下,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要从教学方法入手不断改善,从而给课堂质量的提升作保障。
参考文献:
[1]韦希花.创新微课服务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0):3-4.
[2]刘文学.探究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1(27):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