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忠军
沾化区泊头镇第五小学 山东滨州 256809
摘要:随着小学教育的改革、教学理念的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化。目前,人们更加重视小学数学教育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不再停留在表面式的教育,而是将数学教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怎样才能将生活情境带入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课堂中的应变能力?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紧密联系,用熟悉的语言和亲切的话语,加强对学生的引领,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创新,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情境;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A
1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体现着教学中兴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具有浓厚的求知欲,因此对小学生学习成长来说,兴趣的培养起到了无法替代的关键性作用。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其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都较低,因此对于逻辑性、抽象性、运算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只是简单地通过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很难学好。因此,将生活情境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活情境的积极创设,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离日常生活很近,数学只是来源于生活并且最终运用到生活,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数学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不论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还是对于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1.2 有利于教学形式的丰富
在传统教学中,任课教师主要采取单一的授课模式,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按照教材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记笔记。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形式缺乏多样性,整个课堂呈现出枯燥的氛围,学生只是运用死板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适当的生活化情境,促进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探究数学问题。
1.3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学习数学学生需要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掌握,还需要促进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因此进行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动力,保证学生能够切实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形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互动关系。学生在生活化情境的运用中,能够有效发展自身的语言表达与逻辑推理能力。
2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2.1创新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与情境教学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创设真实情境,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参考。在真实情境下,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概念,从而回归生活本身。在营造生活情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进行分析,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探究生活场景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加减法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置演出晚会场景,让学生为每位来宾准备礼品,同时让学生计算出不同礼品的价格,使学生在具体生活中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学习“哪种方式更合算”,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为了更好地吸引顾客,超市会设置可以自由旋转的转盘。使学生准确把握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寓教于乐,同样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生活情境更应该生动幽默有趣,在具体的环境下能够全面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整体效果,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营造真实而不生硬的数学场景,在生活情境创设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避免生活场景脱离实际,而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注意不要太追求生活的原型。
小学数学教育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融合是当前教育更加关注的问题。因此,一些教师认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所有教育内容都应该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否则就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一些教师实施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以证明他们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实施新的教育项目。
2.2设计生活作业,促进学以致用
设计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手段。生活中国民生产总值、交易量、企业人数、工资的核算、客流量、车流量等要用到数学知识。学生完成教师所设计的生活作业,就会学会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应结合课堂学习要求,调整作业设计的思路,将生活元素融入作业中来,促使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实现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了“统计学”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渗透趣味化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探究知识的应用,即布置探究类、调查类的作业任务,即要求学生分组合作调查校门口不同时段机动车流量。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进行调查,计算每小时的平均客流量。这样的作业任务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与调查获取信息,设计方案,进而给出建议。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知识,挖掘自身的潜能,协调小组之间的关系,从中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价值。
2.3用比赛的方式加深知识记忆力
在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单调地教,那么不能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然而,如果教师可以将竞赛的模式融入课堂中,学生就会因为自己的获胜而更加努力地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希望在比赛中得到优秀的名次.例如,在教学“方程”这一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采用竞赛的模式考查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在黑板上将比较典型的例题写出来,让各学习小组派出自己的学习代表在黑板上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每个学习小组可以派出相应的组员去支援,而教师最后的评定方式是看哪个学习小组做出的题更加快速、准确。最后,教师要给予最优秀的学习小组一定的奖励,奖励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减少作业的数量、直接免除一天的作业等。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最重要的是能让学习小组更加团结,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4构建生活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利用生活情境能够使小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意义。由于小学数学概念、定理以抽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对于学生而言是难以理解与掌握的。因此,作为教师而言,应将课堂充分置于生活化的背景下,并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进一步构建生活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这样更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与理解新知识。以“认识人民币”为例,为了使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并使他们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笔者在课前复印了正在使用的人民币。同时,也准备了许多价值不等的小物品,进而组织学生构建了“买东西”的生活情境。首先,让学生拿着“人民币”到笔者的跟前买,将物品买到小组后,同学之间再互相买卖。这时,课堂便呈现出生活化的特征,同时,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争先恐后地参与其中,并使他们亲自感受到人民币的价值。此外,通过这一生活情境的构建,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有效用”,以此促进他们各项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专注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相连接的教学内容,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准确把握与理解,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增强数学学习的效果。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保证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胡爱英.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天津教育,2019(36):38-39.
[2]刘演.谈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新智慧,2019(36):67.
[3]金怡.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36):123.
[4]王燕玲.农村小学数学的生活化素材资源[J].当代家庭教育,2019(3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