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秀梅
勉县九冶小学 陕西 汉中 724200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学习工具,也是一种将信息梳理归类的有效信息处理方式。在数学复习课程中有效使用思维导图,不但可以帮助高年级小学生快速的找出自身学习薄弱环节,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自主反思、自主提升的良性习惯。因此,本文就从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与反思分析,为后续的数学复习课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课;反思;发散思维
前言:
将思维导图合理的应用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复习课中,在目前看来已经取得了一些的应用成效。只是,在现阶段的数学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也仍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因此,为了更好的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学习思维、思考思维、逻辑思维,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应用问题进行思维导图应用优化,实效推进数学复习质量提升。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中的运用
(一)第一阶段:对比,欣赏与尝试
思维导图的特点是整体性强,重点突出。要想在小学时期的高年级数学复习课中有效使用思维导图,数学教师需要从数学知识本身的原理性与连接性入手,站在小学生的视角将其视作“新鲜玩物”,以激活小学生的新鲜感为首要目标,带领小学生理解思维导图。继而再使用思维导图,跳出原本的文字化知识复习形式,让数学知识复习丰富多彩。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思维导图复习数学知识时,不同的人制作思路不同。因此,数学教师要从对比、欣赏的视角让小学生在比较中带着问题展开复习,充分挖掘小学生复习个性。以下图的传统思维导图“小数除法”与创新思维导图“三角形”对比为例,数学教师让学生自主讲出二者的区别,与自己对两种思维导图的喜好倾向,可以让学生走出文字化复习思维,使用图形化、形象化的思维导图开心复习,最终在模仿中尝试实践出适合自己的应用方法。
(二)第二阶段:制作阶段
1.帮助学生建立与复习主题相关的网络图
数学复习课对于小学生而言,最主要的是数学教师要能让小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掌握思维导图的制作技巧,最终可以自主制作思维导图。因此,以“圆柱与圆锥的复习”为例,首先,数学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先画出一个大大的椭圆标注出复习的主题(配上中心图案)。然后,分别在对应的方向写上圆柱与圆锥,并引导学生回忆与圆柱、圆规有关的知识点,不够全面时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寻找,将知识点分类梳理,整理成两大模块:圆柱、圆锥。进一步将圆柱、圆锥的知识点细化,引导学生梳理出,比如:圆柱的组成部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柱知识的应用,作为一级分支。将每一个一级分支由总到分,梳理出逻辑关系,哪些是包含关系,哪些是并列关系等,让学生感受思维导图的“从无到有”,实际参与在思维导图制作的全过程。将学生的“看”思维导向“做”思维。让学生在信息提取过程中进行二次内容整合,制作出主题思维图,将相关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重新组合,形成结构化模块。
2.建构基于思维导图的复习课模式
学生在学习并使用思维导图整理所学知识的时候,尤其是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涉及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快速的梳理逻辑关系建立自己的知识模块。借助需整理内容中提取的关键词,完成知识的再回忆与整合,以此让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系统化理解,并在无形中驱使学生对重点知识点进行复习与反思,让学生自身可以主动建构出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使用的教学模式。
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保证学习新知也能框架明确,高效学习。例如:在《图形与几何》一课的复习中,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相关内容进行整理,而后引导班级学生小组化交流,在听、讲、看中探析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做到参与程度的最大化调动,不会因为章节知识点的需学内容过多而学一课忘一课,反而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突出教学重点,系统化完成有效复习。最终,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欣赏思维导图,从他人的制作方式中吸收创意,开阔视野,充分挖掘使用思维导图复习数学知识的智慧之处。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中的反思
(一)前期好奇,后期新鲜感消退的需解决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复习课中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帮助高年级小学生快速完成思维发展,完成对学生后续知识学习的发散思维开发。同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心理特点等,最初使用思维导图时,小学生因为好奇可以快速的被思维导图吸引注意力,跟随教师的引导而自主尝试制作思维导图。但是,如果数学教师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一成不变,小学生会很快对思维导图失去兴趣,积极性大幅下降。因此,后续复习课使用思维导图要设计的符合学生的特点,既要逻辑关系清楚,关键词简明扼要,还要有趣,好玩,将数学课需要做的事情做好。
(二)思维导图应用需要注重图文并茂
随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的高年级复习课中的应用,学生对于基于思维导图所调起的探索欲都确实明显增加。但是,部分数学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时,较多的使用板书形式,而忽略了色彩搭配、图文并茂等方式对小学生的刺激与诱导,单纯的认为板书使用快速、灵活,对于实际的复习来说,并没有契合小学生的复习需要。加之板书化思维导图的形式受限,数学教师在完成重难点知识的梳理与知识结构的结合时,很容易让小学生“及表不及里”,对于思维导图的吸收、掌握获取不到精髓。因此,在后续的数学复习课上,数学教师不仅应该注重思维导图教学法应用的图文并茂,积极使用多媒体工具,让思维导图法之下的知识复习更加直观有效,还需要不断转变思维导图讲述对象,让学生成为思维导图“代言人”,做好班级其他学生的“小教师”,刺激小学生的主动复习积极性。
(三)思维导图绘制的层级体现不明显
在使用思维导图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复习数学知识时,除了上述需注意细节,数学教师同样还需要多多使用提问互动,在口语化的交流中发现学生问题,并对比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之后的逻辑思维变化,条理清晰的引导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的发散结构与集中化结构进行对应的提问作答,不断的、深层的趋势学生从自我视角完成思维导图制作的回看与反思,思考自己制作书面思维导图的不足在哪里,让学生的思维导图制作更加具有完整结构,不但可以在之后的思维导图制作上多加完善,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多元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再出现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无法精确把握知识信息的层级结构的缺陷,还可以针对这一不足专门的进行自身逻辑思维训练,对于复习方法、学习方法等进行有效的方法补充与方法拓展,强调自身思维形成的流程化、层级化、条例化。逐步在思维启发的引导下,将思维导图这一重要复习工具运用的更加合理,更加稳定。
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学习工具,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课中,既可以从全局视角进行数学教学的整体细化,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思维导图中理清个人思维、学会有效的深层思考。因此,数学教师必须重视思维导图教学法的灵活创新,从短期与长期两个视角设计好思维导图应用的长远实践性,改善枯燥的复习形式,使学生学的开心,用的有趣。
参考文献:
[1]罗雪梅.完善认知结构,提升数学素养——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56.
[2]山解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15):196.
[3]宋美萍.应用思维导图,提升数学单元复习效率[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