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胡云
[导读]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的,此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过程。本研究旨在分析问题解决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胡云
        安徽省芜湖市育红小学,241000

        摘要:数学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理论知识,并且需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新课程改革指出,数学的教学目标包含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的,此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过程。本研究旨在分析问题解决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法


1前言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数学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问题教学策略,使学生具备发问的精神,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答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增强学生自信心,利用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更好地记忆数学知识,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具备发问精神
        发问是一种潜在的主观意识,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摆脱不良的学习情绪,主动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氛围不在沉闷枯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养成习惯思维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点的问题,以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5人一组,要求每位小组成员依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可以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所提出的数学问题,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全体学生具备发问的精神。例如:在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将所设计的数学问题,分给每个小组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直观能动性,努力探究出问题的答案,驱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引导小组成员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深层次理解数学知识点,构成自由的数学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使学生积极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使学生养成发问的习惯,主动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具备发问精神,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3创设问题教学情景,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灌输式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渐渐地失去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给学生提供发问的机会,致使教学氛围沉闷枯燥,学生很容易出现抵触和厌烦的心理,不愿意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无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可以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努力创设问题教学情景,消除学生不良的学习情绪,为学生多提供一些提问的机会,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有勇气提出疑问,增强学生自信心,形成轻松生动的教学氛围,学生置身于问题教学情境之中,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点。

运用问题教学策略辅助数学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另外,教师要注重根据数学知识设计问题,设置问题难度要适中,以免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全体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步增强学生自信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4精心设计问题,清楚发问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运用问题教学法,立足于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并清楚发问的目的,使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以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开端,鼓励学生努力探索出问题的答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通过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不能设计难度过高的问题,以免降低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所设置的问题要由易到简,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发问的机会,要求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提出问题,重点锻炼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勇于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图形贴在黑板上露出图形的一部分,向学生进行提问:这些分别是什么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通过精心设计数学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用问题导入新课,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用问题导入新课,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快速掌握新课的知识点,最终的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解决问题,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结合新课内容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运用趣味性的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掌握新课内容,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充分体现用问题导入新课的重要性,学生在努力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另外,教师要注意提出的问题需结合新课,并具有代表性和开放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思维得到启发。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提问,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作为重点讲解的内容,使学生快速理解新课的知识点,加快了数学教学的进度,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6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和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含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开放性课堂,培养学生发问精神,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思维得到启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庄景霞.问题解决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4):246.
[2]唐荣超.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6):47.
[3]张水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7(9):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