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琴
池州市贵池区秋浦小学 安徽省池州市 247100
摘要:小学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个人学习的路上起着铺垫作用。随着素质教育不断进步,传统教学模式中统一化的特点也在不断改革,学校主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模式上的改革。新式的教育理念主要强调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遵循学生;认知差异
引言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具有科学性、思维练习性的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至关重要。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学习效果优劣区分明显、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先天学习能力有所差别,在相同时间内对知识的理解转化程度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师没有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此类问题出现的初期及时转变教学思维阻止问题的扩大蔓延。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势,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思维模式,冲破学生之间能力不同而形成的学习壁垒。
一、小学生数学教育中的认知差异分析
小学生的认知差异,指的就是小学生在实际的课程当中对不同知识的认识以及感受存在的差异,课堂反应是学生认知差异的最好体现,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直接看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填鸭式”教育已经与当前教育观念极度不符。当今时代的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具有比较活泼、思维比较开放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其特点,在备课环节,应当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为基础。除此之外,以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为中心,对数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处理,在课堂中借助课外内容,对知识进行详细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环节,按照学生的整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进而提升课堂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剖析
(一)师生比例不均衡,无法顾及所有学生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依然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等问题。各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部分地区的小学多采用一位教师教几十位学生的大班教学授课方式,这就导致师生比例不均衡,从而引发教学上的一系列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活动是否已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往往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做出判断,以决定是否继续推进教学进度。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或能力不足而难以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导致学习成绩难以提升,学习积极性不断下降。
(二)教学节奏难以调整
面对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教师一方面要满足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也需要顾及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否适应学习进度。要想兼顾不同类型学生的感受,教师需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多少、讲授方法是否得当、课堂进度是否完成等多方面因素。但目前统一性的教学使得教学平衡点很难达到。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研究
(一)为学生设计趣味作业,巩固课堂内容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减负的号召下,若教师一味地教授数学理论知识,并将大量的例题安排到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必将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长期下来甚至会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反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严重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高年级数的整除概念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款相关的游戏,将教师的电话号码从高低依次排序:8既是奇数又是合数,6和12是最大的公约数等,来帮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数的整除概念,并且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二)依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需要先理清楚分层环节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分层教学不是简单粗暴地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分为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然后对他们区别对待,单纯依靠成绩进行划分并不能很好地应对复杂的教学任务,无法为以后展开的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并且一招不慎很可能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为了在新时代全新的教育环境下,学生能够自然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面临的情况,正确使用分层教学法,针对学生群体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层的主要依据可以概括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智力高低、数学成绩四个主要方面,教师在依据此标准分层时,需要注意评判结果仅限教师自己清楚,避免让学生敏感。
(三)分层规划教学进度
先前通过各种方法掌握了不同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并根据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了简单分类。对不同组别的学生,教师应当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在短时间内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来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需要达到较高的学习目标,可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加入课外知识的拓展讲解;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需要通过较为基础的知识点训练,使其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分层规划教学进度是进行分层教学计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可以接受更快教学进度的学生,教师可提供更多的弹性任务和自主性探究学习活动;对于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则提供更多的演示性学习机会,以达到巩固基础,逐步追赶的目标。教师要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通过沟通掌握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学习表现,吸取采纳学生家长合理的教学意见,或者针对学生家长的教育问题提出解答,全方位帮助学生提高。
(四)丰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需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做好分层教导。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积极地反思课堂上的不足,对学生的差异变化进行整体的了解,才能实施相关的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从简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灌输式教育早已不适应当今的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教授的只能是一种“死知识”,是对一些知识的补充,在知识的灵活运用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应该丰富教学的模式,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结合不同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将学习转变成兴趣,因为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教学“图形平移”,教师就可以结合多媒体来呈现。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不同形状的样板,分发给学生,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拓展其思维能力。数学一直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教师将日常生活融入教学内容中,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当中,“以生为本”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在这项原则下,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当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标准。随着“以生为本”教学模式的有效实现,教师的引导作用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遵循学生认知差异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晓丽.数学分层差异教学的实施路径探讨[J].成才之路,2020(35):122-123.
[2]高军民.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研究浅谈[J].读写算,2020(35):117-118.
[3]王皓.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路径探析[J].读写算,2020(35):50-51.
[4]黎娟好.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212-213.
[5]蒋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