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
北海市第八中学 536000
摘要:美术学科的高效教学是多方面的,在实际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就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要不断的总结存在的问题,并不断的创新出高效的教学策略,以此来促进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发展。对此,本文将以初中阶段的学生发展为切入点,立足于美术课堂的教学,分析初中美术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探讨改革的措施和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构建更加生动且富有美学价值的艺术课堂,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初中美术;实践教学;现存问题;解决方法
1 分析初中美术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
首先,从小学时期来看,儿童对艺术的感知力是尤为明显的,他们的好奇心较为旺盛,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美术知识,而家长和教师也在这一时期鼓励儿童培养兴趣,学校也为学生配备了各种类型的设施,教师拥有创新和设计的动力。从高中时期来看,美术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概括,一个是日常的美术鉴赏,另一个是艺考生的专业训练,无论是哪一种,都强调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实践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然而就初中时期来看,学生正处于文化课学习的过渡时期,所以他们也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学校和家长都没有给予美术教学足够的重视,也一度让这一科目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其次,部分初中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存在明显的心理落差,让课程的实践被赋予了浓厚的形式主义色彩,美术课经常被其他文化课所占用,学校也没有及时更新并补充教学资源,往往是相同的教材在不同的班级反复循环使用,部分学生甚至没有得到美术课本,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美术教学的质量。而且,初中美术教师本身就是专业的美术人才,如果他们的课程在教学中得不到重视,也就无法有效实现自己的价值,发挥出作用。这也就意味着,美术教师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他们会滋生出消极情绪,缺乏事业上的成就感。最后,有许多教师并没有拓展教学方式,使用的模式千篇一律,思想十分呆板,尽管这种形式能够照顾到不同的知识点,但却只能让学生在绘画技能上有所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却始终得不到引导和启发。再加上,美术课程与课时都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所以教师也只能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历史经验,为学生传授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十分被动,无法自主挖掘,自主思考,解决问题。
2 分析初中美术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2.1 创设多样化教育情境
情境是启发学生思想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在过去,教师常常以不切合实际的情景为主导,让学生完全无法感受到美术的价值和意义。对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引入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元素,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和精神。例如,在学习《江南园林》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根据教材上列举的知识,明确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让学生欣赏园林美景,创设更多的教育情境。另外,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为学生整合不同类型的资源,让学生能够从中选择进行有序的创作,形成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并且,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准备好制图工具,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为他们分配相应的任务,让学生把图形的制作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理解数形示意图的价值和作用,并注入自己的创意和奇思妙想,把必要的信息填写到图表中,向教师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学生肯定和支持,让学生逐步积累信心[1]。
2.2 提高教学重视,设置合理目标
首先,需要美术教师从内心深处认识到美术学科对初中生成长的特殊意义,积极的将美术学科的教学作为一项主要的任务来抓,并通过课堂教学和课下谈话等多种途径,向初中生讲述学习美术知识技能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也真正的意识到该学科的重要性,从而和教师一道为美术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而一同努力。只有提高认识,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才会有了思想基础。其次,美术教师要分析具体的美术章节内容,明确教学重难点,把握好易混淆知识点,设置符合初中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最后,教师要优选教法和学法,精简教学流程,做好突发预案,为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做好铺垫。
2.3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
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加自由的空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设计互相交流和讨论的开放环境,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和价值,打开学生的绘画思路,提高授课的质量。例如,在学习绘画周边人事物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从身边的人物或者是艺术作品入手,分析作品创作的特点和风格,然后让学生大胆想象,用更加新奇的绘画手法去表现出任务的特征,由此来检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现能力。在正式训练之前,教师也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图片,让学生自行观察,把准备的图片放到小箱子里,通过描述图片中的人物特征,让学生猜想照片中人物的身份并询问学生做出如此猜想的原因。由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握好人物特征这一基本点,让学生从特征出发,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和轮廓,并引导学生展开实践,进行评比。这种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自觉关注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与性格,迸发出更多的创作热情和创作灵感[2]。
2.4 设计趣味性课后作业
不少教师都认为,美术学科是文化课的辅助工具,所以也没有花费时间和心力去思考课后作业,导致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刻,在课下也不能巩固所学的概念,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会丧失兴趣。对此,教师就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主题,为学生布置趣味性的课后作业。例如,在学习与戏曲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应当从我国的戏剧入手,先带领学生了解中国特色民族艺术,提取出脸谱的信息和知识,然后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脸谱。当学生观察完毕之后,向学生进行提问,询问学生对戏剧的理解,以及学生对戏剧类型的掌握程度,并通过脸谱的展示,让学生阐述自己的意见,描述脸谱的形状和颜色。而后,教师要让学生在课下自己搜索脸谱,绘制脸谱,在课堂上展示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交流学习。
2.5 利用信息技术,传授绘画技巧
学生初次接触绘画,难免会对其抽象的知识和技巧理解起来有难度。如果教师不对此采取措施,学生在长此以往的教学中会对绘画学习产生抵触甚至厌恶心理,这很不利于教师绘画教学工作的进行。因此,教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阻止恶性循环的发生。实践演示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当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绘画技巧的传授教学时,可以进行实践演示,并配上专门的语言讲解,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绘画的乐趣所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实践教学仍旧存在理论落后,方法单一的鲜明问题,这些都是阻碍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对实践教学进行调整和改革才显得更加迫在眉睫。实践教学改革要结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和初中美术课堂的具体内容,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与实践,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荣义. 初中美术教育中的拓展性活动思考[J]. 信息周刊, 2019, 000(014):1-1.
[2]李春梅.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年07期.
[3]陆达准.如何在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
[4]王志娟. 初中美术教学中"分段式分层作业"的实施策略和思考[J]. 明日风尚,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