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宋迎民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宋迎民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新城中心小学  2351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时代的必然选择。解决“学生可持续发展自主性学习”问题的方法就是帮助学生。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新课程的目标是培育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思维
前言:问题解决是传统教学中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遇到困难时寻找克服障碍的方法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锻炼的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下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表现之一,小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课堂出现的新问题,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分析
        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问题解决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出现在每个单元中,贯穿整个教材,渗透到四个学习领域。问题解决教学过程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广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发生的事情,培养生活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掌握重要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生活中问题解决方法的多种多样,培养创新意识。然而,在每一份书面作业和试卷中,我们总是遗憾地发现,很多学生在“解题”中都会犯一些错误,比如不善于收集信息,只注意课文,忽略图表中的信息或隐藏的信息。
(二)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问题解决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看不清题目和理解题目的含义。只要老师再读一遍这个话题,学生们就会立即做出反应。深入分析,是粗心大意吗?其实认真反思绝对不是因为这个问题就那么简单。最根本原因,是因为小学生对问题的意义理解困难,不能理清数量关系,没有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没有建立起数学问题与生活的联系。

二、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了问题的解决。来自不同意见的科学家通过自己的理论解释来解决问题,着重阐述了问题求解的不同要素,从而建立了不同的问题求解模型.总的来说,影响学生数学问题求解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决认知因素问题。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解决问题当作一种认知活动.学生面临的挑战是从长期记忆中恢复工作记忆,并不断调整和创造记忆中问题的空间。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外部条条框框和内部空间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异并且相互作用。影响学生认知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本身就有问题。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其解决数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们应根据数学的思维性质和目的进行调整和重构。
(二)第二个因素是元认知。
学生在解决元认知问题中体现在两个方面:控制自己的思维和问题求解过程的自我调节。协调、推广和知识系统是数学本身元认知的三个方面。解决问题的基础是长时间记忆中的知识积累,解决问题是学生的知识非常重要的事,认知过程中的一个要素就是知识,它的核心是调整和运用,解决元认知问题内容是指调整自我心理状态。

系统的情感因素、学生的态度、解决问题态度等原因也会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行为结果。
(三)社会经验。
影响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通过生活,社会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和交流结果体现出来。学习数学的原点不是引入抽象的数学概念,而是从学生生活中来的。经验的过程是数学经历的必然途径。这个过程有两个基本点。首先,数学学习的起点是学生的生活积累。第二,起跑点是数学学习的终点站。
(四) 情绪态度因素。
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等因素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各种各样的创造。第一,有积极的态度是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第二,在问题解决中,学生会思考。创造积极的沟通与合作形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以不同的方式呈现问题,并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这种整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积极情感因素参与的氛围。直觉思维和其他思维方式是解决问题思维过程中很重要的,简单来说,问题解决中的积极向上类情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定位的准确,激发学习动力,帮助学生与生活相关连。
三、扎实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的核心是解决生活问题,从小学生就开始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核心目标。学习数学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上缺一不可。美国数学家Harumos有句名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表达了数学问题的重要性。波亚的《如何解决问题》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经典,是因为解决问题在数学教育中占有主导性地位。
(一)数学基本数量关系的训练
掌握数量关系是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数学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理解是一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假如使学生基本数量关系的形成加强锻炼,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就能更简单地利用掌握基本数量关系,正确并且合理。如“十朵红花,十朵白花多于红花,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多少朵花,“10”用了两次,但有学生错误地把公式列为10++6=16(朵花),结果一共有16朵花,你可以把问题分开,并结合定量分析。预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实践。
 (二)利用数学帮助分析
这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在教育中,教师抓住机会,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自发参加讨论,在做实际问题的同时,找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难点,而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是一个有效途径,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展开思路,得出结论。通过讨论,直观的线条图使抽象问题简单化,提高并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互补优势,提高了参与的有效性,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三)在观察比较中解决问题。
小学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是教育中需要重视的事情。设计可以突破困难的比较练习,让学生观察比较,形成新旧知识的对立和冲突然后激发追求其根源的认知心理倾向。
结束语
引导学生出问题,发现问题,让学生积极探索,找到解决办法,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走上创造性的学习道路。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2]孔企平等.《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小学数学教与学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2018年第4期,第7页到第18页
[4]﹝美﹞G·波利亚 著 土泓 冯承天 译 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心方法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5月, 第52页到53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