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阮忠元
[导读] 本文将结合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经验入手,深入的探讨如何利用丰富的课堂教学策略去高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阮忠元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外国语小学校 邮编641100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的遵循新课标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中,积极的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教师创设的数学思维问题,从而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的数学问题的解决当中,从而形成高效的数学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经验入手,深入的探讨如何利用丰富的课堂教学策略去高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性的发现学生对于复杂的数学问题,存在解决问题上的空难,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足,对于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掌握不够充分,因此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积极创设出需要学生进行复杂数学思考的数学题目,然后利用自身的丰富的课堂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候的数学知识储备以及数学深度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的学习解决数学问题背后的数学思想等,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积极的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思考与理解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一、创新数学教学情景,锻炼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积极的设计出创新性的数学教学情景,如教师就可以模拟出不同的生活化教学场景,充分调动学生对于生活化场景的熟悉感,进而影响到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以及让学生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到生活中原来存在非常多的数学知识,自己可以利用在数学课堂中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去有效的解决教学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候的强烈学习驱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的学习心态。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的进行教学引导,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应用能力。例如,当教师按照教学安排教授学生《观察物体》的数学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应当积极的根据观察物体这部分教学知识中的各个观察角度,以及教学内容中的小正方体的组合图形等具体知识,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生活地方中的一些标志性建筑物有效融入到数学教学情景中,然后利用学生对于生活中经典建筑物的熟悉感,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教师设计出观察组合图形的数学基础问题,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而且有效将观察物体的数学知识教授给了学生,提升了学生在面对空间几何物体时候的空间想象力。


        二、设置悬念化的数学环境,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时期的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提问的时候,可以利用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将数学问题设计的富有悬念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积极对于数学悬念进行探索与研究,然后学生就可以在这种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到教师设计到问题中的数学知识点。同时数学教师也需要重视学生在回答数学问题时候的教学表现,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从而激发学生在面对悬念数学问题时候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当教师按照教学安排教授学生《运算定律》的数学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需要首先教导学生基础的数学运算定律,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到简便运算的计算技巧,然后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在学习运算定律时候的学习表现,教师可以设计出具有悬念化的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充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有效的引导学生针对数学问题,进行独立深入的数学思考与分析,尝试利用自身掌握的简便运算技巧去自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
        三、设计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
        教师在数学课堂课堂上积极提出实践性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就跟随教师射界实际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思考。同时教师应结合问题和知识规律,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在教材中深入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当教师按照教学安排教授学生《简易方程》的数学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理解字母代表数字的概念,然后再逐步理解字母与生活问题的对应关系。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让学生逐步掌握设置符号的方法,根据问题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字母代替未知数,列出简单的数学方程,进而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方式,学生就对数学的实际应用产生了兴趣。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字母代替算术规则和列表表达式,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用字母表示正方形面积和周长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掌握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教学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候,可以通过拓展生活化化教学情景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之美,进而喜欢上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拓展学生思维方式,使学生对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或是积极的通过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可以在数学实践中充分地吸收知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周淑琴.小学数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分析[J].明日,2017,000(044):1-1.
        [2]张阿娥.直面数学推理发展数学思维——小学数学基于数学推理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7,000(091):96.
        [3]吴杰益.试论小学数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锦绣,2017,000(012):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