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合作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黄滔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国家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黄滔
        深圳市罗湖区松泉实验学校 深圳 罗湖 518019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国家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学生们的德育进行管理。但是光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长和老师一同协作为孩子的成长指明方向。实行家校合作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的发展,还能减轻老师的管理压力,也能让家长及时的了解到孩子的在校情况,家校合作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号召的,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本篇文章将从几个方面分点阐述和分析探讨家校合作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策略。
关键词:家校合作;初中班级;德育管理
        前言: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家长对学生的在校情况也都是一知半解,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对初中阶段的孩子进行德育管理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家长和学校一起合作,联合家庭的力量去加强德育管理。这个阶段的孩子各个方面都处于发展的阶段,价值观等都还没有形成,可以说,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对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都是有很大影响的,家长的一言一行,老师的管理模式都会影响到孩子们价值观的形成,甚至有些孩子故意站在学校和家长的对立面。所以,老师和家长一定要达成共识,依据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德育素质进行管理,全方位的实行监督他们的成长过程,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
一、家校合作对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必要性
        不管是从道德义务还是法律义务来说,家长对孩子成长的管理都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不是说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完事儿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家长和学校对学生全方位的管理是势在必行,也是我国发展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一)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阶段的孩子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家校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建立微信群,每天把学生们的家庭作业发至群里,便于家长对孩子在家的学习进行监督管理。但是在督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孩子的德育发展,家校合作的方式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及时的沟通,对孩子在家的表现以及在学校的表现可以互相的进行了解,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避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也能有效避免学生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为孩子建立一个安全、舒适的成长环境。
(二)形成优秀的个人品格
        良好的个人品格对孩子的成长和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孩子尚未形成完全的价值观念,他们对这个世界还处于探索的阶段。非常需要正确的引导,在学校有老师,在家里有家长。但传统的教育模式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很少,很难了解到学生的全面情况,而家校合作的方式可以避免这种教育模式的漏洞。现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问题孩子”的社会现象,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由于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不到位,在孩子出现叛逆心理时双方都有所忽略,没有及时的进行引导,比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是比较缺爱的,很容易走向极端,家庭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品格造就是至关重要的,但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开展家校合作的教育战略,能在一定程度上让部分家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老师也可以通过家长会的方式说明家庭环境的重要性,给家长提供教育的思路,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1]。
二、家校合作初中德育教育的策略
很多家长都有这种观念,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孩子出现了问题就怪学校、怪老师,却从不会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而老师也认为学生出了校门就不归我管了。这两种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也可以理解现代社会的成年人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都很大,下了班只想休息,无暇顾及那么多,只要孩子健健康康的就好,而对于老师来说只要学生不在学校惹麻烦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但是你既然选择了家长这个角色,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你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不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还是在家里的情况都要全方面的有所了解。家长和学校都要摒弃以往的传统观念,互相及时的沟通,重视“家校合作”这个新概念,家长要经常联系老师了解学生在校表现,老师也要及时的回访家长,不止是对学生的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双重监督和引导下孩子才可以健康的成长。
(一)家长参与课堂活动
        家长参与课堂活动方式可以拉近学生和家长的距离,初中阶段的孩子很渴望独立,如果家长没有掌握好教育的界限,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作用,反而会造成孩子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老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自己组织的班级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校生活中来,能更好的了解到学生的在校状态。老师也可以给家长传输一些教育经验,解答家长在教育方面的困惑。还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比如以“你听我说”为主题开展活动,家长作为聆听者,孩子作为倾诉者,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大胆的说出一些对家长的不满,比如有些家长不注重孩子的隐私,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就翻孩子的书包和房间,试图找出孩子不好的蛛丝马迹,还有些家长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导致孩子的压力非常大。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生借助这个活动说出来自己平常不敢表达的心情,老师可以给双方互相提新的思路和建议。告诉学生要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但是更要让家长明白,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差异,在这个阶段,家长应该少说少做,尽量避免过多的干涉孩子的生活,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有权利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家长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引导孩子,在孩子做错事情时指明正确的道路方向。这种活动方式能填平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壑,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家庭矛盾,维持平衡的家庭关系,使亲子关系更上一层楼[2]。
(二)完善家访调查
        作为学生的老师,应该对学生的生长环境和家庭氛围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管理工作,针对每个孩子成长的环境制定不同的德育教育方针。家访是个很繁琐的工作,家长和老师应该达成共识,毕竟这是了解一个孩子最有效和最全面的方式。比如有的孩子在班里学习勤奋,但是沉默寡言,与学生们的交流很少,也不热爱参与学校的活动,比较压抑自己。老师就可以走访学生的家里,看看学生的家庭环境以及了解其父母的教育模式,假设这个家庭的父母都是高知分子,履历方面都十分优秀,并且对自己的孩子也由同样高的要求,那么无形中当然会形成孩子这种压抑的性格。老师可以在走访中和家长进行沟通,虽然成绩很重要,但是孩子的快乐和心理发育更为重要,不能只一味的要求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其他个性发展。希望家长可以减轻孩子的压力,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前提下多带孩子出去玩,高压状态下长大的孩子会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
(三)建设家长微信群及时沟通交流
        班主任可以建立家长微信群,鼓励各个家长在群里发表自己的教育困惑,大家一起出谋划策,丰富教育经验,班主任也可以经常在群里分享一些德育教育的文章,加强家长们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便于孩子可以全方面的发展[3]。
结束语:
        不管怎么说,初中生的性格养成和品格养成和家庭、学校都息息相关,所以家长和老师一定要重视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互相配合和理解,为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青.家校共育背景下丰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经历的“众筹化”实施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2021(13):66-67.
[2]杨树秀.解读“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发展方向[J].考试周刊,2021(35):13-14.
[3]祁永平.家校互动        彼此赋能——浅谈学生写作业磨蹭的解决策略[J].名师在线,2021(11):8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