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小学德育中的"知行分离"现象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陈进才
[导读] 小学教育,一直在我国教育事业当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我国小学教育发展的状况来看,小学德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德育工作,并提出了“立德树人”等多项教育思想。

        陈进才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西和安小学


        摘要:小学教育,一直在我国教育事业当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我国小学教育发展的状况来看,小学德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德育工作,并提出了“立德树人”等多项教育思想。但是,由于我国的具体发展状况,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很多地方的德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尤其在一些比较偏远和落后的地区,德育工作的开展难度就更大了。
关键词:小学德育;知行分离;改善策略
引言
        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进步的初级阶段,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教育者,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其次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各个班级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实现小学生德育成效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耐心和毅力,能够包容学生在成长中犯的错误,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得以进步和发展。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德育意识不足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但从目前来看,小学存在着德育意识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德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制约作用。小学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答疑解惑和传授知识,同时还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精神情感以及思想灵魂的正面塑造。教师应当坚决秉持以身作则以及为人师表的理念,形成良好的榜样意识,但事实上,当下的部分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使命,也没有良好的岗位责任感,德育意识较为欠缺,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中,并未对学生起到应有的正面引导以及示范作用。
        (二)德育教育方式单一
        班主任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在实施德育教育活动时很多班主任缺乏科学的教学手段,采用单一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小学阶段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如果只是通过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很难理解班主任传递的观点,既影响德育教育效率,同时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不利于小学德育教育质量的提升。此外,班主任通常将班会课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班会中对不同的主题进行分享和讲解,“一言堂”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德育管理工作体系不够完善
        现如今,部分小学在德育管理工作体系方面不够完善,对于德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利影响。从整体层面来看,小学在学校管理的工作中呈现出形式单一、偏离主体以及封闭性较强等特点,没有充分实现同外界联系。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对象应当是全体小学生,但部分学校过于侧重对教职人员所开展管理工作,难以充分落实管理工作的实际任务。与此同时,部分学校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其管理模式较为传统、单一,欠缺科学性与灵活性。
二、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工作的优化途径
        (一)讲述德育故事,形成优良思想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先进的、优良的道德思想,班主任要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从他们的爱好出发,寻求恰当的时机向学生讲述一些有趣的、内涵丰富的德育故事,以此来引起学生对故事内容的关注,使学生带着好奇对德育故事的内涵展开深入的挖掘,在学生读懂故事的同时形成与之相似的情绪和思想。此外,班主任要严格地把握故事的难度,如果故事太过深奥,学生无法读懂故事的深层内涵,如果故事太过简单,则对于学生的道德思想起不到太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只有选取简短的、有趣的并且内涵丰富的德育故事,才能勾起学生内心的探索欲,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获取其中的内涵并受到好的影响,最终形成与之相似的优良道德思想。


        例如,班主任向学生讲述关于“礼”的德育故事。首先,教师可以对故事背景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借助班内现有的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个简短且形象生动的动画片——《孔融让梨》,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带去了初步的冲击,引起了学生对故事内容的关注。其次,班主任引导学生对这则德育故事进行思考,说一说从故事中感受到了哪些优秀的思想或品质,有的学生说:“孔融展示了懂礼貌和谦让的品质,我们应该学习这位小主人公,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要懂得处处谦让。”有的学生说:“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也要懂得礼让……”最后,教师对“礼”的道德核心进行总结,指出“礼”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样通过解读德育故事,学生不仅感受到了优良品质的存在,而且受到了好的影响,有利于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
        (二)开展德育创新活动
        近年来,学校很多班主任在德育方面付出了不少的艰辛和努力,但效果却是一般,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活动多年来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小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内容也早已熟记于心,原有的德育教育内容失去了对学生应有的吸引力。因此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创新活动就变得十分紧迫,刻不容缓。那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创新活动呢?首先,将课内德育教育延伸到课外,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邀请老红军等进校向小学生们讲解革命先辈们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其次,为了培养小学生们积极主动、努力拼搏的学习精神,将《守株待兔》作为反面教材讲给小学生们听,让其认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心存侥幸,坐以待毙,只有主动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再次,班主任还可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郊游活动,让小学生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同时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公德心。最后,班主任还可建议学校定期举办校园文明建设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内时刻感受文明礼仪下的校园新环境,学生在素质提升的同时,心情愉悦,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幅提高。
        (三)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
        德育工作的复杂在于它不只是简单的说教,而更注重潜移默化。在教学生活中,教师的习惯深深影响着学生并体现于学生,因此,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班主任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另外,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因此,教师要时常做好自我反思,摒弃不好的习惯。在学校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例如及时实现与学生的约定、保持自身良好的形象等,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树立良好形象。同时,教师要学会与学生进行沟通,从平等的角度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实现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德育工作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基础,它决定学生人生的高度。德育工作是小学班主任身上不可分卸的责任。班主任首先要认清现实状况,然后根据现实状况制定明确的目标,为学生良好素质培养建立良好的环境;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向上的榜样的力量。总之,德育工作要从小抓起,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要扣好,才能保证学生在日后的正向发展,小学班主任要明确身上责任的重要性,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班主任要意识到这一点,并充分利用一切能够为德育教育服务的资源,以小学生为中心,在采用多种有效策略的同时积极创新德育教育活动,最大程度激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兴趣,最终为推动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生提供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1]杜海燕.探析小学德育“知行分离”现象的改善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0(04):96.
[2]杨世梅.“知行分离”对小学德育的影响分析[J].考试周刊,2019(67):129.
[3]林淑金.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2019(01):57.
[4]刘艳.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探索[J].文教资料,2018(25):152-153.
[5]张中华.“知行分离”对小学德育的影响[J].教育,2018(1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