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新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宗鑫
[导读] 新课程改革明确对小学数学学科具体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有为学生打好数学学科基础的前提下,还要以培养学生综合学科素养为核心优化课程规划方案,有效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来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宗鑫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安边小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明确对小学数学学科具体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有为学生打好数学学科基础的前提下,还要以培养学生综合学科素养为核心优化课程规划方案,有效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来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之所以强调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应用,是因为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催生出了许多智能化教育资源,诸如电子黑板、触控一体机、动态模型制作软件,以及线上教育平台等,都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将新媒体新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更好的融合,教师应当加大相关技术手段应用的力度。
        关键词:新媒体;新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引言:新媒体新技术的加持,可以切实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对教师而言,新媒体新技术为其组织教学活动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手段,而对于学生来说,新媒体新技术又可以给他们带来一种全新的上课体验。综上所述,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深入分析如何将新媒体、新技术有效的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一、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提高课堂效率
        新媒体新技术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研发推广的教育资源,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直观化,教师可以使用软件制作模型在课上给学生展示,同样也可以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只需要完成相应的操作即可。而传统教学模式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需要板书和制图,占用课堂时间,导致课堂效率无法得到保障。省略了板书所需要的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时间深入解析知识点,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就小学数学学科而言,课程本身难度不高,主要以基础为主,为学生初高中阶段学习数学打好基础。而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基于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使用新媒体新技术,可以达到一个更好的课堂效率,学生对教师在课上所讲解的知识点会表示出更为浓厚的兴趣。对教师来说,只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
(三)优化学生评价体系
        例如使用“班级优化大师”软件,可以很好地开展学生评价,给学生以积极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竞争的意识,可以一天一积分,一周一汇总;“随机选择”学生回答问题,可以增加课堂活跃度,以此达到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明确指出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以培养数学思维为主,而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当堂给学生展示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模型或者视频,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而当学生在课下完成习题的时候,会联想起课上看到过的模型。所以说,借助新媒体新技术能够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二、新媒体新技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借助软件制作教学模型
        通过分析小学数学学科各年级的课程规划可以发现,整体难度是以梯度式增长的,旨在以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其中,有关平面、例题图形的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借助软件制作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体积》章节,教师在课前可以制作正、长方体模型,在课上展示给学生。课上,教师可以结合制作好的模型引出体积公式。在讲解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时候,教师可以把正方体模型拆解开,让学生观察每个面、每条边的长度是否一致。通过观察,学生基本会发现正方体的六个面均为正方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入正方体体积求解公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此外,在讲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时候,教师同样可以将模型拆解开,并将长、宽、高标注在模型对应的位置。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体积公式,教师可以制作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模型和一个长为4厘米、宽为2厘米,以及高为8厘米的长方体。在对学生展示的时候,先让学生判断两个模型哪个的体积更大。通过观察模型,学生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教师则要积极引导,确保学生能够结合体积计算公式去思考。基于此,教师再标注出公式,并引导学生一起计算出结果。再例如,在《圆柱与圆锥》章节的教学工作中,“已知底面半径和高相等的圆柱和圆锥,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是较为重要的一个概念,教师应当使用模型给学生演示,当用符合条件的圆锥向圆柱中加三次水以后,圆柱中的水才能灌满。通过模型,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的理解。
        (二)借助线上学习软件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出了线上学习软件,除微课视频外,还能够在软件上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基于此,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合理运用软件,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各章节的知识。
        例如,在《分数除法》章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以章节知识点为背景组织教学活动。课上,教师可以点击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先从视频中获取一些和分数除法有关的知识点。在播放视频的时候,教师需要适时的暂停,对视频中的内容做必要的解析,并在学生明白了以后再继续播放。尤其是视频中概念性的画面,教师需要着重讲解,确保学生切实掌握。理论讲解的时间要控制好,教师应当将对微课视频的解读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该章节应用题的解题技巧是重点,教师应当在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后利用软件开展探究性活动,拿出一道例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可以对题目进行简要的解读,明确解答此类题目重点在于确定题干中“单位1”。学生自己会去探究,尝试着解答例题,教师只需要给学生提供思路即可。而当班上学生都解答出结果后,教师可以操作软件,将整个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过程展示给学生,以加深其对分数除法类应用题的解题技巧。不同于口头讲述,软件可以更为直观的展示出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而软件给学生展示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结束语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为了促使新媒体新技术和课堂教学更好的进行融合,教师还是要注重对课堂节奏的把控,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但是不要让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在其中,而是要结合相关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上所讲解的知识点。总而言之,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能够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当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 刘磊. 新媒体新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 徐乾文. 新媒体新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17(1):00092-00092.
[3] 吴新文, 郭云霞. 浅谈如何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J]. 中外交流, 2019, 000(002):230.
本文系榆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2021年度一般科研课题“基于新媒体新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编号:YWX210884)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