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郑声娟
[导读]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依靠教师的引导来实现有效思考。
        郑声娟
        平潭综合实验区实验小学,福建 福州 350400
        摘要: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依靠教师的引导来实现有效思考。同时,教师合理的引导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和探究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也不是随意展开,而是需要讲究方法策略,这样才能够有效彰显教学艺术,同时帮助学生有效进步。以提问来构建高效课堂,落实核心素养。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分析入手,激发学生数学学习与思考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引 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互动,才能够使课堂顺利推进。而提问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提问的合理嵌入,促进师生双方的共同对话,将课程目标有效达成,并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整。提问还能够最大限度唤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以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单一地讲解知识,即所谓的“满堂问”或者“满堂灌”。教师仅仅凭借课本和自己陈旧的知识储备,对学生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灌输。我们知道,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贫乏,数学知识储备还很少,理解能力也比较薄弱,他们喜欢直观、生动形象的事物,对于教材里比较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缺乏兴趣,不能较好地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进行融合。不少教师的“满堂灌”和“满堂问”,缺少课堂的有效提问,缺少有价值的问题设计,缺乏正确的问题导向,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交流和讨论。
        (二)教学难度安排不合理
        小学数学的教学思想贯穿循环渐进的原则,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数学高年级数学,偏重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所以容易造成一些学生出现学习困难和误区的现象。教师如果没有贴合学生学习实际、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教学,提出教学问题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实际情况,并对问题的处理缺乏知识连贯性和过渡性,就容易使学生思维方式出现链接断层和逻辑混乱,即使进行有效提问,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提问的具体措施
        (一)借助激趣性问题,引发探究热情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关键,然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前,首先需要使其怀有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就需要教师设计含金量高的问题,快速且高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感点,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数学知识的热情,使其在面对问题时渴望探寻问题原因、揭示问题本质,进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例如:在进行“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时,教师应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图形呢?”引发学生思考并积极回答。

这样就能从学生较为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把抽象的图形具体化、生活化,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对基本的图形进行了解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是圆的呢?圆有哪些优点和用处呢?”“三角形为什么比一般图形要稳定呢?”引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适时地进行指导和释疑解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共同完成问题的解决,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了其学习兴趣。
        (二)借助启发性问题,拓展学习空间
        优质的教学应该是有层次、能拓展的。当前的数学教学基础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应该注意延续性,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问题的指引下不断前行。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善于创设启发性问题,一方面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拓展其学习空间。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时,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层次划分:(1)师生合作,以正方体为例呈现展开图;(2)让学生自主尝试画正方体的展开图;(3)让学生画一画不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4)班级内讨论交流,将长方体、正方体与其展开图一一对应。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画出的展开图不够全面,主要是因为学生针对表象的积累还较少。然后提出问题:“通过课堂交流以及动手操作,大家可以发现正方体的展开图非常多样,那么,能否将这些展开图进行分类并从中找到规律呢?”听到这一问题,大家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借此鼓励学生在课后选择相应的教具自主操作。通过课后操作,他们不仅成功地解决了所提出的问题,还自编口诀,提高了对展开图的了解,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且高效地判断某图形展开图正确与否。
        (三)课堂提问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
        很多时候,学生在回答了课堂的问题之后,教师仅仅只是简单的一句“请坐”便宣告课堂提问的结束。至于学生回答得如何,很多时候教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感受不到数学教师给予他们的关注与尊重,得不到来自教师的及时反馈,学生对回答课堂提问的热情与积极性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当学生在课堂中给出回答后,如果回答正确,笔者会给予他们积极的肯定与表扬,像“回答得很棒,看得出来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很优秀,老师真为你感到开心”“答案正确。这样一来,得到表扬的学生会坚定自身进一步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因为他们还想得到来自教师的肯定;而其他学生也会以此为榜样,推动自身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以便能像被表扬的学生一样得到鼓励。而当学生未能正确回答时,笔者也会予以他们积极的鼓励,可以坚定这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与信念,让他们不至于灰心与气馁,而是进一步具备学好数学知识的无限动力与热情,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给予学生及时反馈的可行性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三、结语
        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个性特征,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问题,不再一味地追求问题的数量,而是追求问题的质量,采用趣味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从而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习题中,一方面加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加数学思维的广阔性。
        参考文献:
        [1]张梅香.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有效提问探讨[J].学苑教育.2020(02)
        [2]陈士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优化策略[J].教师博览.2020(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