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
安徽省蚌埠第一中学 安徽 蚌埠 233000
摘要: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正在不断完善基础教育新课程,以实现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其中,核心素养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可持续性成长至关重要,从思政课主体的核心背景出发,首先梳理传统高中政治的不足之处,结合三个重要教育思想,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以应对时代的发展为己任,提交与创新相关的策略,从而实现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引言:高中政治课堂的核心背景集中在四个方面: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和公众参与。传统的政治课上较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为新课标下推进高中政治课革新提供了动力。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思考能力,而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多策略多维度激励学生融入课程,激发学生内发动力并有效实现学生创造力的生成。
一、分析高中政治核心背景的定义和重要性
高中政治包含四个核心背景:政治身份,科学精神,法律意识和公众参与,具体实现取决于高中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自从我国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对高中阶段如何落实核心政治素养的养成十分重视。针对新时代要求学生具备的核心背景,教师要正确发展学生的政治学习态度、技能和方法,在思想上发展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价值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确保高水平的学习效果。
二、高中政治课的现状
1.学校对政治课程的关注度不够,个别思政教师的课堂态度不尽人意。随着国家课程改革工作的进行,学校逐渐削弱了教师主导地位,而学生的作用有限,且对政治问题的理解普遍较浅,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和帮助。
2.高中生承受着很高的学业压力,对政治学习缺乏兴趣。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这种升学的压力给学生带来了一些错误的思想,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厌学、发展失衡、偏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果这种心理状态持续发展,就可能会对政治课核心素养的建构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创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1.坚守教育理念。根据教育理念,教育必须遵循三个基本要素。一种是“生命就是教育”,这是陶行知教育的核心内容。人们在社会中生活的目的是固定的,而人对人的教育随着生活环境变化而变化,人们相信这种变化将会取决于环境影响,该理论也可以应用于高中政治课。课堂环境的变化对学生有不同的影响,学习过程是一个终生的事业,学生需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二个是“社会即是学校”,认为社会环境是一所巨大的学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校是他们生活的社会,并且是接受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三是“教学做到知行合一”,这是一种生命教育理论,对生命现象的解释可以完全应用于日常生活。因此,在政治课程中学习不仅是理论教育,而且是知识和行为统一的过程,有必要通过政治教育的实践来内化教育成果。
2.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内部思想教育,而且要从内部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政治教育的有效推进。
政治课很无聊,教师很难进行生动活泼的演讲以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因此,可以使用几节课的录像和照片生动地展示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并激发学生进行政治学习。现实中也可以模拟创新的高中政治,许多学生都有参加模拟法庭活动,但是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高中政治教室。学生可以根据已学到的有关国际或国内主题的知识表达对相关案例的看法,加深他们的政治知识的理解并增强他们的政治思想。重要的是要注意,该过程应该是模拟的,并应遵循以下几个准则:一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正面的积极的与党和国家政策保持一致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学生有兴趣,却不能理性分析,通过模拟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建构核心素养。第二是改进政治课堂的可控性分析,在进行政治辩论时,必须从各个角度考虑问题的方向,仅从某个角度讨论该主题就很难获得真正有价值的结果。第三是政治课的结果。教师应在讨论结束后加深政治话题,并将讨论的主题返回到政治课中加以升华,使模拟课程不会流于形式。
3.建立全面的综合教育平台,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高中生的法律意识来自政治课,法治意识是学生对法律的理解,而学生所拥有的主要是法律规则的意识,执法的程序意识以及学生应履行的基本法律责任。高中阶段,这是一种责任,高中生是国家的支柱,也是未来的希望。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尤其是高中生的法律意识,是衡量国家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确定国民教育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准。依法治国是我过的基本国策,有必要将其深入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建立法律社会,我们需要了解法律,我们知道的法律以及如何使用它,学校积极搭建全面的教育平台,吸引学生对遵纪守法的学习兴趣,提高法律意识,学生依法办事,依法维权,我们必须维护履行自己的义务,并促进了守法社会的现代化。
4.开展探究活动,树立学生的科学精神。做到“教学知行合一”教育的思想,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得了学习活动和实践方法方面的结合,教师通过在学生课堂上的讲座学习知识。学生通过活动和讨论的探索学习,参加“政治社会”到国际社会,了解“政治模拟”的科学精神,并改善自己的科学政治思想,培养理性思维。
5.亲近生活,引导学生参与公众活动。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不应将课程与现实生活分开,生活就是教育,传统的教育方式只能让人读死书,这对现代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这也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教育,失去了美好的生活和生命的教育。通过学习“民主监督”的上课时间,学生可以与重要事物和生活中的小事合作,参与公共生活。
6.改变基于课堂创新的学习方法。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举行高中政治课时,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一些问题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学生从被动知识转变为基于学习的角色,在课程创新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形成学习小组,创新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生动活泼的话语,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满足不同的发展需要,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从核心背景出发,创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不仅要面对存在的问题,而且要创新优良教学方法,还要继承传统的优良教学方法,需要加以发展做到生活与课本的知行合一,通过融入这种教育理念,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思想,强化了法律制度的观念,树立了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业,并提高了高中政治课程的质量,促进了高中政治课程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斌.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政治学科教学策略[ 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2):21-24.
[2]李祖布,汪彦君.核心素养视角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的转变[ J ].教学与管理,201(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