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仁丹
青浦区庆华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和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有效运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有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教育理念也随之而产生。多媒体技术与各学科实现了有效的融合使得课堂教学有了质的变化,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的融合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使音乐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高效,让学生不但喜欢音乐更喜欢上音乐课。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音乐课堂;有效融合
【正文】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很多教师采用融合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与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本文笔者结合了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课例,就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与多媒体技术有效融合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情激趣 营造学习氛围
赞可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也就是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获得知识的关键,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的接受知识。怎样运用有效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很多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优美、充满诗意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
例如:在欣赏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这首乐曲时,全曲总共分成十段,每段都有一个诗一样的标题,乐曲表达的意境优美而富有诗意。在设计本课的导入环节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诗情画意般的优美意境,在PPT中自动播放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等优美画面……,同时以乐曲为背景朗读张若虚的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学生看着优美的风景图片,认真聆听教师的朗诵,陶醉在优美的音乐情境中,瞬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了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为接下来的音乐学生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优美的音乐情境,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的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直观形象 提高学习效率
(一)画线条唱旋律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哼唱旋律时,通常是跟着钢琴很机械的一遍遍哼唱,尽管演唱的遍数非常的多,但是学生基本上还是学不会,甚至表现的非常的烦躁。那么,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哼唱旋律的效率呢?在观摩区域主题研修活动中李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第一学期《童心是小鸟》这节课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李老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画图形谱的方式来辅助哼唱曲谱是整节课的一大亮点,它把乐曲的结构、乐句旋律起伏的变化用线条绘制成一幅有趣的图画清晰的展现出来,让在座听课的老师眼前一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摩这节课后,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尝试利用多媒体技术画旋律线来辅助学生哼唱旋律,学生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唱上海音乐出版社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歌曲《萤火虫》时,歌曲的旋律比较平稳,曲调优美抒情,描绘了宁静的夜晚中萤火虫闪闪发光、轻盈飞舞的形象。在教授歌曲的旋律时,笔者在PPT中展示歌曲的旋律线,在通过多媒体技术设置动作路径,让一只萤火虫随着旋律的行进上下移动,此时,学生兴趣高涨,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拿出小手跟着萤火虫飞舞的路线画旋律线,学生顿时感受到音的高低起伏,很快的跟着音乐准确的演唱旋律。
实践证实:利用多媒体技术将PPT中抽象的音符节奏以视觉感知的方式展现,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等特征,学生通过一份简单易懂的线条图形谱的出示,对歌曲的旋律高低一目了然,哼唱旋律时大大降低了难度,课堂学习效率顿时提高很多。
(二)看画面记歌词
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在课上让学生很准确的记住歌词也是一个难点。很多情况下教师让学生像背课文一样一遍一遍的机械性背唱,对于一些简单的歌曲学生可能在课堂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长期如此,学生会觉得毫无新意,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但是,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形象的画面一个个呈现在PPT上,学生根据画面一步一步记忆歌词,这样既有趣而且高效。
例如:在教唱人音版第6册第四单元歌曲《春天举行音乐》时,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的要求,在初听歌曲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歌曲中都有谁来参加了音乐会”?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写了春雨、春风、春雷、春水这八个字,在教授完歌曲前半部分时,我让学生跟着音乐尝试背唱歌曲,但是效果不如人意,部分学生混淆了歌词前后出现的顺序。课后反思后,在别的班级上课时我在PPT中出示春雨、春风、春雷、春水四幅优美的风景图片,接着跟着出示的图片趁热打铁再来朗读歌词,就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的专注,读的认真,学生很容易的就记住了前半部分的歌词。
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的图片,既简单又方便,并且美观有趣的图片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大,能够牵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大大提高。
(三)标符号攻难点
音乐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就需要我们平时在学习时用心的去聆听、去感受。但是,符号是十分形象、具体、可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它们其中的关系,与多媒体技术融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看见”音乐,让抽象的听觉艺术更加形象,那么这样的音乐课堂会更加的有趣、高效。
在教唱上海音乐出版社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闪烁的小星》时,本节课设计的教学难点是用断连对比的声音演唱歌曲,在一1班上课时笔者只口头表述歌曲要用断连对比的声音演唱,但是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没有达到要求,基础稍微薄弱点的学生甚至不清楚断连对比是什么意思。相反,在一2班教学时,笔者融合了多媒体技术,在歌谱中标记点(………)和弧线(⌒)这两种符号,并对学生说:“看到小圆点就像滴答滴答的小雨,演唱时声音要断开、轻巧有弹性,而弧线就像彩虹一样,演唱时声音优美而连贯,学生顿时受到了启发,演唱时遇到标有“小圆点”处旋律时声音轻巧有弹性,标有“彩虹”处旋律时声音优美而抒情,断连对比这个难点便迎刃而解了。
三、整合资源 拓宽学生视野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为音乐教学开辟了一条更宽阔的途径。在以前的音乐课堂上,录音机、电子琴、手风琴是教师进入音乐课堂所必须携带的教学工具,不管是教学用具还是教学资源都比较单一,声音、音像、图片、文字很难在音乐课堂中结合到一起,教师往往在操作过程当中顾此失彼,手忙脚乱以至于打破课堂正常教学秩序,而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先大量的收集本节课所需要的教学资料然后进行有目的的整合、编辑,把整合好的资料呈现在屏幕上,不仅清楚而且漂亮,并且能在短时间内传递给学生大容量所需要的知识,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很轻松的学习更多的知识。
总之,多媒体技术如今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有效结合声音、文字、音像与一体,生动形象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乐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创设课堂教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音乐内容直观化,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丰富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实现高质量的小学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胡琼.用多媒体技术打造“多美体”音乐课堂[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8):50-51.
[2]陈琳琳.巧用信息技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J].黑河教育,2018,(5):56-57.
[3]莫宇红.多媒体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