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辉
广东省肇庆市 526060
摘要:在当前教学中,中小学作文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学生刚刚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中时往往会出现不适应。小学与初中作文衔接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让学生能够转变学习思维,顺利从小学作文学习转向初中作文学习。为学生构建完整而便捷的学习路径,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达成教学目标。作文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但部分小学教师不重视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初中教师也未考虑刚进入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直接开展作文教学,导致学生出现不适应的问题。中小学作文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较大差异,学生刚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学习,往往会不适应,小学和初中作文衔接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让学生转变学习思路,顺利从小学作文学习转向初中作文学习,构建完整的学习框架,从而达到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路径;
引言
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让社会对于作文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写作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基础性的精神生产劳动,对社会以及个人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写作的价值日益彰显。在现代化社会里,文字是人类用于表达思想感情以及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文字的产生以及作文的应用之后才真正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由此可见,作文有效性的培养变得愈发重要。
一、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学作文教学内容脱轨
通过研究中小学作文教材,可发现中小学作文教学差异较大,脱轨现象严重。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必须实现跳跃才能顺利进入正常学习状态。再加上中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各自为政,并未深入探究学生在未来或以往的作文学习内容,没有认识到二者的差异性,导致教学内容衔接不够。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后,将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学习压力。
(二)没有对比研究,学生学习思路难以转变
在小学和初中作文衔接教学中,对于同一题目,中小学的写作要求和侧重点都不同。但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按照教学大纲进行,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作文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小学阶段,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之间存在差异。可见,小学至初中期间衔接教学是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的关键。
二、加强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贴近生活写作,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中小学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启蒙学生乐于表达、善于动笔,逐步形成热爱生活、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习惯。中小学作文启蒙教学,第一步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教师要贴着学生的生活布置题目,顺着学生的思路指导写作,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写什么”“会写什么”,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其明白写作就是“我”“与自己对话”“我”“与外界对话”,然后,学生才会慢慢养成自觉自愿写作的习惯。此外,结合课文中心,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讲述贴近主题的真实事件,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关注周围发生的一切,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可见,生活化作文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写出人物的精神”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观乡土名人故居、查阅相关史料、访谈老一辈革命家等活动,积累更多写实的素材。同时,可以结合《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等课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注重观察人物的特点,并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展现人物的精神。教师可以拟定主题“我与历史人物的对话”,并引导学生注重突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还可以结合范文拓展写作思路,让学生注重观察生活,把握父母的特点和外貌特征,使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完成作文教学的任务。
(二)提升学生阅读水平
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审题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近年考试中,写作部分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的频率大大提高。所以,学生要学会根据自身对于话题的理解而确定题目,教师可以通过集中训练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审题意识以及对于话题的敏感性,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积极性。而若想要加强审题能力,阅读能力的水平也应同时提升。要想丰富写作内容则要通过平时生活中的点滴积累,所以教师应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之外将扩大学生阅读量也看作一项基本任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并养成坚持阅读以及摘抄经典词句、素材和故事情节的良好习惯。比如,《济南的冬天》文章主要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展现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清水秀、温暖如春的景象。这篇文章取材于生活,描写了身边的景色。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要提醒学生仔细阅读,多注意文中描写景色的句子,引导学生如何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通过阅读加深记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作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认知能力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搜集生活素材,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对生活的观察进行素材累积,也可以通过网络等先进渠道认识世界,以此扩展自己的知识层面,以便于写作时更好地将素材运用于文章中。
(三)模仿范文
在小学至初中写作衔接教学中,为了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范文,通过对比,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例如,教师可以举办作文大赛,然后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优秀作文,让大家共同学习和评改。阅读和评改他人的作文,学生能快速提高写作能力。总之,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知识较为简单,写作也相对简单。而在初中,对写作内容和作文水平的要求都变高了,教师必须做好中小学作文的衔接工作,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运用完善的教学指导方法,让学生顺利脱离小学写作思维,向更广阔的写作天地进发。通过研究中小学作文教材的不同,发现差异较大,脱轨现象严重。学生必须实现断崖式跳跃,才能顺利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再加上中小学教师各自为营,并未深入探究作文的学习内容,没有察觉到二者的差异,导致教学内容脱轨,学生的学习思维也脱轨了。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学习压力,而拥有充足的写作素材是写出高质量作文的关键。学生往往忽略积累写作素材的工作,教师也不重视,导致学生写作时经常会出现无话可说的问题。即使学生在小学期间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但仅仅停留在小学层次,不适用于初中写作。因此,教师应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对生活展开联想。还要快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指导学生模仿范文,通过对比,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四)革新作文评价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写作具有个体创新性,既体现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思想的主观性,也体现为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写作的创新意识。从最初的静态文本写作学,到动态过程论写作学,再到创意写作理论,写作教学越来越重视思想的独特性,越来越强调写作主体的创新意识。因此,中小学作文启蒙教学应当围绕学生的创新意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心理情感,保护其想象力,甚至不符合逻辑的幻想,树立他们写作的信心和勇气。对此,教师要革新作文评价理念:一是不能紧盯“考试标准”不放,要肯定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担起作文启蒙的责任;二是学生的作文一定要评改,而且要有创意的评语,用老师的创意评语来激发学生的创意写作;三是一定要找出学生作文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也不妨挑出来表扬他,从而树立学生的写作自信,让他大胆写出自己知道的或者想知道的,学生的创意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结束语
作文是中学教学任务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我国教育水平日渐发展的基础需求。由此,写作能力应当是当前社会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进行有效锻炼,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所以,写作在教学中占有重要主导地位,中学阶段更是素质教学的关键时期,加强对中学作文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扎实的基础。中小学作文教学应借鉴创意写作的理念,遵循“生活”“情感”“思想”的思维规律,优化分阶段、多元化的启蒙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写作兴趣、写作自信、写作习惯和创新意识,并将其作为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主向。
参考文献
[1]纪静.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路径[J].作文成功之路,2021(15):84-85.
[2]贾海荣.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20(24):112-113.
[3]陈晨.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4]李维勤.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10):139-140.
[5]孙金丽.浅谈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J].新乡学院学报,2016,33(01):71-73.
邓世辉,名优作文,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
邓世辉,男,汉族,广东省肇庆市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中小学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