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育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常颖
[导读] 在小学,科学乃是一门具有创造性、活动性以及生活性的综合学科。
        常颖
        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小学,科学乃是一门具有创造性、活动性以及生活性的综合学科。作为教授科学这一学科的老师应当将美育充分融入及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这样一来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有助于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拥有生活性这一特点的科学同我们的实际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它的教学内容涉及多个领域,而美育不但能够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累积大量知识,还能够激发学主动探索自然及科学之美的欲望,让学生对美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本文旨在讨论怎样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融入美感教育。
        关键词:小学科学;美育教学;教学路径
        美育乃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而这一教学理念对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与意义。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部世界保有十分强烈的探索欲望,其对于世界的认知尚处于完善成长的阶段,因此小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的教育工作为学生日后能否成才奠定了基础。而小学科学作为启蒙学科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教学目的,十分适合融入美感教育,然而目前我国教育专家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还需经过多方面的探讨与摸索来深入这一方面的研究。
        一、美育教学的含义及特征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人们具有美的情操、美的理想、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美感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任务:其一是提升受教者感知美的能力,让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感;其二是让受教者能够形成正面积极的美学价值观,并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具有一定欣赏能力;其三是让受教者具备创造美的能力,让其能够遵循美的理念与法则来建设生活,让世界更加美好;其四是让受教者能够具备探索人生意义与趣味的能力。
        美育具有自由性、进步性、普及性,能给人的情感以抚慰,使人的心灵纯洁高尚,给人类以温情的精神家园。其作用在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让学生能够遵循美的理念与法则生活,形成心灵美与行为美。美感教育以生活中所蕴含的美好事物以及具有高尚品德人物的情感思想、活动来感染受教者,让受教者对美学的理解达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并且能够对受教者形成十分深刻的影响,其影响包括了思想、性格、意志等多个方面。除此之外它还能够让学校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让学生拥有更为浓烈的情绪体验,形成高尚的情操,拥有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
        二、基于美育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路径分析
        1.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美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当中,美是无处不在的,而想要发现美、感受美就需要人类具备十足的耐力与毅力。老师在进行科学教育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元化的教学素材,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当中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美丽,并对科学这一门课程产生更为浓烈的兴趣,以此形成发现、欣赏美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水的状态》这一章节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将水的作用这一问题作为课程的导入环节,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水拥有哪些作用。问答结束后便可以抛出本章节的主题,即水有哪几种状态,随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与水相关的美丽风景,例如冰洞。学生在欣赏冰洞美景之时老师便可以借机讲解水在零摄氏度以下会结成冰这一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经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理解并掌握水所具有的多种形态,还能够深切体会到水这一事物也是具有十足的美感的。
        2.关注学生学习动态,引导学生欣赏美
        美能够让人在视觉、听觉及触觉上体会到别样的滋味与感动,形成美好且正面的情感及价值观念。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发现与欣赏美的能力,即便是再美好的事物摆在他的眼前也不会让其内心掀起任何的波澜,更别说接近并了解这一事物了。所以,老师在上课时应将目光投注到每位学生身上,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将美育的教学观念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一节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到一年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引起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可以借助幻灯片等向学生展示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禁发出感叹:“原来一年四季这么美,这一切都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引起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发现四季变换而带来的美。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身欣赏美的能力。
        3.注重学生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表达美
        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调、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它将语言作为载体,以听者及读者作为接收的对象。老师在上课时,需要将事物所蕴含的各种美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让学生综合自身感受表达出来,让每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之中。除此之外,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相互比较,比较哪一位同学表达美的水平更高,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一章节的教学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各种植物之间的异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研究及展示。在展示期间其余同学也可以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表达能力强、总结恰当的学生及小组,老师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自我表达的能力,还让自身的逻辑思维更为严谨。
        4.注重课堂观察实践,引导学生创造美
        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再多,也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不然这一切的美好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除此之外,还需要有人能够去创造美,也只有这样,世界才能够愈发美丽。老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去发现自己身边的美好,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欲望,并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为创造美打下良好基础。比如,在教学《听话的电磁铁》相关的内容时,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实践十分重要。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线圈圈数不同而导致的磁力的变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动手,从而使学生发现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之一,给与学生创造美的机会。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其将科学探究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老师在授课时应当鼓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力仔细观察与分析某一现象,探究其本质及内涵,发现其中所蕴藏的美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目的,并为培养出综合性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静.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24.
        [2]钟舟,张士亚.浅谈小学学科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6(21):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