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篮球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张国栋
[导读] 相应的就对其教学方法和内容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基于小、初、高三个教育阶段,探讨选择篮球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以期能够为中小学篮球教学的有效展开提供理论参考和帮助。

        张国栋  
        伊金霍洛旗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017200
        摘 要:篮球这一体育运动项目集智力开发、娱乐、健身、竞技为一体。篮球运动自身带有观赏性、对抗性、技巧性等特点,同时近些年来又因为球星效应的深度影响,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篮球运动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和喜爱,更多的学生开始主动接触这一运动项目。现今,新课改在不同地区、各教育学段中深入推进。在中小学体育中,篮球也是一个重要的项目。相应的就对其教学方法和内容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基于小、初、高三个教育阶段,探讨选择篮球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以期能够为中小学篮球教学的有效展开提供理论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篮球教学 中小学 策略 研究
        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都强调中小学教育应当对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全面发展。体育这一学科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身体素养的提升,所以应当给予其教学足够的关注,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以此来深化改革中小学体育教学,增强提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小学阶段篮球教学内容和策略的选择
        (一)内容选择
        小学阶段的学生和篮球这一体运动项目接触时间较短,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对教学内容选择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的球感训练,引导学生能够在处于运动和静止状态下有一定的控球能力和支配球能力。相较于中学和高中教育阶段,小学篮球教学应当关注游戏化和常识性。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可以展开双人传球、自抛自接地面弹球、双手抛接球等一些内容。如此才能使得学生们对于篮球的基本知识有效的掌握,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篮球能力和兴趣,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1]。
        (二)教学策略
        首先,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实施篮球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游戏化教学模式。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好动活泼,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际上,对于小学篮球教学来说,游戏教学法也是一个有效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身心都在快速的变化和发展,各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学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以此构建起层次性的教学内容。针对低层次学生的篮球教学,主要针对学生展开体能练习以及篮球基本动作的掌握等教学,比如说教育工作者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抱球蛇形跑、投篮或原地拍球等训练。这一阶段的学生通过这些练习,能够逐渐的掌握篮球的一些基本动作,慢慢的养成良好的球感,对这一体育运动项目的乐趣进行感受,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针对中等层次的学生,一方面要展开必要的基本练习,也可以将一些和球性相关的游戏融入其中,比如说运球接力等等,这样能够使得学生通过练习来提升自身的球感和控球能力,过程中也发展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达成篮球教育教学目标。针对高层次的小学生,则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对一些和篮球技能相关的游戏环节进行设计。另外,此时在实施篮球教学时可以融入相应的竞赛,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也有着比较突出的好胜心。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可以运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另外也可以通过竞赛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积极性。通过深入结合竞赛和篮球基本技能教学,引导学生对篮球技能有全面的认知和掌握,促进其篮球素养的发展。比如说,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组织学生运球接力跑,这对于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提升和篮球技能的掌握都有着积极促进作用[3]。
        二、初中阶段篮球教学内容和策略的选择
        (一)内容选择
        学生在踏入初中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篮球知识和技能。这时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授课时就不能单纯的只是讲解篮球基本动作,应当关注学生篮球竞技能力的提升,比如说在静止或运动时控球、护球能力的发展。也可以针对学生展开抢位等一些篮球技能训练。

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关注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篮球技能和规则,促进学生篮球兴趣的激发,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比赛。
        (二)教学策略
        首先,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可以对多球学、练方式进行运用。学生篮球素养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练习,教育工作者应当保障实际教学过程中每名学生都有篮球。另外,也应当保障训练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防守、运球,投篮等各种练习,以此掌握控球的基本方法。假如说学校条件允许,教育工作者也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人两球练习,让学生们双手运球,促进其控球能力的发展。其次,对游戏教学模式进行运用,和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相比,初中生篮球游戏有着更为广泛的范围,包括了单人游戏、多人游戏以及干扰游戏等等。教育工作者在设计游戏过程中,应当基于教学需求,合理的设计游戏水平,以此充分锻炼学生的篮球素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运球、控球、抢球能力。再次,教育工作者应当多样化的组织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这样的教学模式都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篮球素养。
        三、高中阶段篮球教学内容和策略的选择
        (一)教学内容
        针对高中教育阶段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在选择篮球教学内容时,应当更加关注竞技能力的发展。可以多组织一些技能练习和角色配合联系。这时,教育工作者的评价也应当重点关注学生们在比赛中的表现,引导学生对于自身的篮球技巧掌握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促进其竞争合作意识的发展,更好的理解篮球文化。在此前提下,针对学生展开竞赛模拟、对抗练习以及相关的技能训练等等。
        (二)教学策略
        针对高中生展开组合技能训练。相较于小学和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应当有着更大难度的训练,一方面强调学生要对基本的技能进行掌握,另外过程中也应当来提升学生控球能力和支配球能力。所以教育工作者可以对循序渐进教学模式进行运用,先引导学生对前后运球进行掌握,然后教授给学生相应的上篮动作。最后整合每一些个动作,以此来达成学生篮球技能水平的发展。为了保障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工作者可以对真实比赛情境进行模拟。其次,教育工作者可以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篮球的攻防和配合训练。提升小组内学生的默契度。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固定防守和消极防守,进而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篮球配合的重要价值。再次,实施竞赛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教育工作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竞赛引导学生对篮球规则有全面的了解和认知,通过真实的比赛情境引导学生更好的对掌握的篮球技巧进行运用。
        四、结语
        总的来说,教育工作者在实施中小学篮球教学过程中,应当基于新课改和新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以竞赛游戏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兴趣。为学生们构建起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以此有效的对篮球技能进行掌握。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关注学用结合,通过规则简化的教学比赛和竞赛模拟手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对所掌握的篮球知识和技能进行运用,以此增强学生们在篮球赛场上的战术水平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邵荣.中小学篮球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07(12):44-45.
        [2]董一帆.中小学校园篮球竞赛制度拓展研究[D].广 州体育学院,2019.
        [3]张磊.我国青少年篮球文化发展平台研究[ D].武汉理工大学,2017.
        
张国栋, 男, 汉族,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1979.03 ,本科, 中教二级, 伊金霍洛旗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心(017200) 研究方向:校园篮球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