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少风
海南省东方市三家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教育教学也在进行深化改革,尤其是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越来越重视立德树人教学观念。作为一门以生活为题材课程,道德与法制学科设立主要目的就是向学生传达道德与法制相关理念,从而提升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立德树人的必要性,探究了相关的教学路径,希望能有所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教学路径
前言:所谓立德树人,就是指通过德育教学形式实现学生正面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新时代社会背景下,国家更重视教育怎么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这一问题,重点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中,为社会主义培养优秀接班人。初中学生思想还处于萌芽时期,年龄、观念和行为都不太成熟,发展中有着自身特点。所以,在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采取德育教育方法,为学生塑造良好思想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发展。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新课标改革逐渐深入,素质教育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立德树人理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影响,使得学生发展符合社会要求。由于初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还处于初级阶段,作为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发展特点,进行有效引导,不但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各类问题,而且还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立德树人的教学路径探究
1.转变教学理念和手段
初中阶段正值学生青春期,他们有着自身独立特点,学生之间可能因为性格不合,有时因为一点小小误会产生矛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采用正确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很可能造成很大影响,使学生误入歧途。所以,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和教育,转变学生思想,让学生树立正确理念。比如,面对部分单亲家庭学生,教师要多观察多了解,增加与学生间交流和沟通次数,让学生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与帮助;面对调皮捣蛋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关于校园学生违法犯罪等案例,时刻警醒学生,遵守纪律,不能出现违法犯罪行为,让他们学会约束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内心想法,了解学生思想感情,遇到思想极端想法,教师可以进行纠正和鼓励,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在学习“回望成长”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根据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环境生活下的人,有着不同经历,尤其是贫困地区生活的孩子,非常不容易,让学生体会自己生活是多么幸福,以此提醒他们珍惜美好生活,避免奢侈浪费,形成正确生活理念。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关于生活条件艰苦的案例,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强化学生情感体验,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到教学中[2]。
2.注重生态体验和自我教育
初中教师在进行道德法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从内心深处增强学生教育体验,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提高,实现教育最终目的。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立德树人教学情境以“保护生态文明”为主题,因为社会和平与发展离不开每个人努力,尤其是发展中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尤为严重,不仅给人类生活造成影响,还破坏生态环境。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环境与自身情况为出发点,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掌握和理解,坚定个人理念,将知识学习内化于日常行动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提升学生整体素养。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近自然,了解城市中工厂以及机动车辆,还有各类火灾给生活带来危害,强化学生生态体验,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学生亲身体验中,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行为和习惯,促进全面发展和进步[3]。
3.深入挖掘教材资源
传统道德与法制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并且存在很多重难点知识,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忽略一些不重要教学知识,特别是关于德育教育方面,使得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并没有将德育知识重视起来。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思想,关注学生德育发展,一方面,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备课时,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不管是考试重点,还是对学生德育发展有关内容,都应进行判断,找出有益部分,确保学生不但能学习基础知识,而且还能实现道德提升。另一方面,由于教材中部分知识点与社会发展关系不大,不能及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和特点,结合当代社会发展背景,对教学内容及时调整,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帮助社区打扫卫生或者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生活点滴小事 ,将道德与法制渗透进去,让学生亲身体会社会实践和理论知识之间关系。在讲解“多彩职业”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根据当代社会发展,以“外卖行业”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到这个职业特点,并且体会快递小哥工作的不易,如果现实生活中遇到配送超时等问题,要学会体谅和宽容,学会尊重每一份职业[4]。
结语:综上所述,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发展和成长关键时期,要想形成良好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与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密不可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和教学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实事求是,将立德树人思想渗透其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不但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而且还要确保学生综合性发展,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朝升. 解析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课程价值表达[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学研究), 2017, (011):3-6.
[2]张志果. 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11):0012-0012.
[3]杨肇文, 尤吉. 以美立身 立德树人——再谈美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路径[J]. 教育观察, 2020, (003):113-114.
[4]蒋文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立德树人的教学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1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