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娟
东莞市南城中心小学 523071
摘要:小学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基础。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基于核心素养视角来进行完善和改进,能够确保劳动教育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生;劳动教育;荣誉感
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中,需要基于核心素养明确劳动目标、丰富劳动资源以及加强家校合作,为小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劳动教育环境。
一、小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
(一)劳动教育理念偏差
小学生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但在劳动教育实践中,由于教育理念的偏差,导致小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不够准确。在劳动教育实践中,由于很多教师将关注力放在了升学等应试教育方面,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这种忽视使得小学生对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不高。另外,部分教师将劳动作为一种惩戒手段,如上课讲话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往往被老师罚扫地、擦黑板,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被罚倒垃圾等[1]。这样的一种教育理念上的误区,让小学生形成了一种错误的劳动思想,将劳动与惩罚、失败等同,导致小学生对劳动本身形成了一种抵触心理,认为劳动是差生的标志,甚至于很多小学生从内心对劳动产生了消极和负面的思想认知,大大干扰了劳动教育的正常秩序。
(二)劳动教育资源有限
小学生劳动教育实施中,需要各种教育资源的有力支持,但在当前的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劳动资源投入力度与劳动教育发展无法很好匹配。劳动教育的专职教师较少,与其他科目教师数量相比,劳动课程教师较为缺乏,很多学校的劳动教师都是由其他科任老师代理,如德育教师兼任劳动教师,班主任兼任劳动教师等,教师资源不充足阻碍了小学劳动教育的拓展与完善。除此之外,劳动教育场所和材料器具等方面的资源也较为有限,很多小学的劳动教育都是在课堂之内完成的,由于传统课堂中能够开展的劳动教育内容非常有限,使得小学生也难以得到更好的劳动锻炼和素质培养[2]。由于劳动教育资源的限制,造成了目前小学劳动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在核心素养教育方向上,无法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小学生劳动思维和能力难以有效提升。
(三)家校合作教育乏力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在小学劳动教育实施中,存在着家校合作乏力的情况,很多家长没有积极参与到劳动教育当中,导致学校劳动教育势单力薄,对于小学生全面的劳动认知和实践引导缺乏驱动力。小学生在家庭中普遍劳动参与性不足,这与目前很多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参与劳动有着直接关系。很多家长对于劳动教育的认知也存在偏颇,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劳动会占用学习时间,影响学习精力,因此在家庭生活中会替代孩子去做一些本属于学生应当去做的家务劳动[3]。在学校的劳动教育开展中,家长普遍也不够关心,很少会主动询问教师孩子的劳动表现情况,也极少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劳动教育中。由于家庭和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的脱轨,使得小学生也难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仅仅将劳动教育当作一种任务来应对,在劳动过程中无法充分体会到劳动的荣誉感和满足感,这对于小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学校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一)基于核心素养明确劳动目标
在小学教育改革进程中,核心素养在小学教育实践中的渗透已经成为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路径。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中,劳动教育实施要明确目标。小学院校和教师都要清晰准确地认识到劳动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将劳动教育作为与其他科目教育平等地位的课程,纠正过去存在误区的劳动教育理念[4]。
通过劳动教育的完善,让教师能够明白,劳动教育不能作为一种惩罚手段来传递给学生,劳动教育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在劳动教育方面要紧紧围绕着《纲要》进行,发挥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使学生能够在劳动中体会到人文底蕴、生活意义、实践价值等多个层面的核心素养内涵。
例如,小学劳动教师要在授课时,通过传递劳动的人文底蕴,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中华民族是勤劳而伟大的民族,从古至今所有的文明进步都是基于劳动来创造的,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就是经过了不断地劳动实践,最终才发明出来的,大大推动了人类的进步。通过这样一种人文情怀的传递,能够在小学生中引起情感的共鸣,使小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认知更加深刻,也能够增强小学生对劳动的由衷热爱。
(二)基于核心素养丰富劳动资源
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时,要重视资源的支持。在劳动教育方面,学校以及教育管理机部门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从劳动教育资源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劳动教育资源中的教师资源方面,要积极重视对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同时要吸纳更多的社会有志之士,如一些具备专项劳动技能的人才等,都要作为教师资源予以引入[5]。在劳动场地和材料器具方面,很多小学受到现实因素的限制,难以进行更多的拓展,那么在资源方面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社区、工厂以及培训地基等建立合作关系。
例如,在劳动教育中可以聘请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人作为客座教师,指导小学生开展劳动学习。如剪纸、版画、风筝制作等,这些劳动技能的掌握不仅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劳动的有趣性,也能够在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指引下,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技艺。在劳动教育中要加强社会实践,通过组织小学生深入到社区养老院,参与社会公益性劳动,提高小学生的劳动光荣感,这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
(三)基于核心素养加强家校合作
劳动教育的开展要注重家庭的参与,学校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能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能够有效配合学校,发挥家庭熏陶和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帮助小学生在校内和校外都能够将劳动进行充分实践,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6]。
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可以在周末进行家庭劳动,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到劳动当中,让学生能够明白自己作为家庭一员,也要为家庭作出力所能及之事。如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打扫和整理房间,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尝试着学习做饭等。家长与教师也要经常交流,掌握学生学习与生活当中的劳动表现,学校也可以组织家庭主题劳动活动,如在端午节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包粽子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强化的学生的劳动观念。
结束语:
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教育目标,在小学生学校劳动教育中,积极渗透核心素养内容,可以优化教育实施成果。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 俞燕. 小学劳动教育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研究[J].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2020, 000(005):34-35.
[2] 牛瑞雪. 中小学如何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实践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 040(005):11-15.
[3] 苏绮红. 基于《纲要》下小学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开发策略[J]. 下一代, 2020, 000(006):1.
[4] 陈丽华.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研究[J].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2020, 000(003):59-60.
[5] 赵炎娟. 小学劳技创意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 新课程导学, 2019, 000(035):60.
[6] 汪群燕. 关注核心素养,在劳技课中提升学生探究能力[J].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 2019, 000(011):82.
姓名:罗玉娟 出生年份:1980年7月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广东东莞 学历:本科 职称:小一级?? 职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