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蓉蓉
天津市静海区子牙小学 天津市静海区 301600
摘要:本文以静海区某乡镇新入职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现状为切入点,通过系统分析各方面制约因素,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从而更好的服务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助力造就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
关键词:农村小学 新入职教师 专业化发展
一、当前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为强化研究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笔者和同事们对所在乡镇不同学校不同学科新入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个体访谈以及听课活动,深入掌握了解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当前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调查问卷主要面向新入职5年内的年轻教师,共设置调查问题25道,从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制约教师专业化的原因以及教师最期望的提升途径等方面进行设置。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50份,其中,男教师11人,女教师39人,全部为30周岁以下教师;语文学科16人,数学学科18人,英语学科14人,其他学科2人;新入职教师14人,3年以下教龄教师31人,4-7年教龄教师5人。从综合分析来看,当前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既有教师、学校、社会三个环节影响,又有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制约。
(一)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程度仍然有待提高。通过调查发现,有72%的教师所教授的学科和其大学所学专业不一致,在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起点上有一定的先天不足,需要尽快转变和适应所教学科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认为自己专业化水平能够快速上升的仅占4%,76%的受访者处于平稳发展状态,2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停滞不前。客观反映出,受新入职教师无工作经验、无教学经验的影响和农村小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背景同所教科目不一致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总体提升仍然相对缓慢,需要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加快予以提升。
(二)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对自身专业化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加强。尽管有70%以上的受访教师认为专业化发展很重要,但仅有4%的教师对自己专业化发展有长期规划,大部分教师仅有短期规划,甚至有14%的教师没有自己的专业规划。80%的教师每周主动安排业务学习的而时间在2小时以下,仅有10%的教师能够每学期主动阅读2本以上的教育书籍,能够主动经常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教师占比32%,几乎没有的教师达到12%。这些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很多农村新入职教师对自身专业化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高,常常缺乏长远规划,教学反思能力和意愿不够强,对自身专业化提升的“内生动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利性因素还没有得到深入发展。在业务交流方面,仅有22%的教师能够日常积极同其他教师进行业务交流。在业务学习资料来源方面还比较单一,80%以上的教师日常多以教学参考书和自备资料为主。教师认为阻碍专业化较快发展的原因依次是:1.专业进修培训的机会少(占比84%);2.教师间缺乏合作交流的氛围(占比78%);3.教师工作压力大、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学习提升(占比72%);4.缺乏政策和保障机制(占比70%);5.缺乏专家指点(占比64%);6.学校、领导不重视(占比32%);7.教师个人原因,缺乏动力(占比24%)。这些问题反映出,一些农村小学教师特别是新入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较少,学术环境不强,一定程度上生产了惰性,教师间合作交流的氛围和政策保障激励机制还不够强等。
因此,提升新入职的广大农村基层教师专业化水平,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努力提高专业化业务能力,更需要学校、社会、上级部门多措并举,拿出有效措施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二、提升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更加关心、关爱、关怀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群体。面对新入职的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晚生后辈”,学校和老教师应当常怀关爱之心,帮助新入职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感受“家”的温暖,力所能及解决好新入职教师吃住行的问题,帮助他们找到归属感、找到被尊重的感觉,这样他们才能以一种健康、积极的状态去面对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激发他们对乡村教育的事业的热爱,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也正是正是这种从无到有的转变和人才的正向流动,才能使乡村教育事业能持续不断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激发新入职教师专业化自我成长的内在驱动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路是一个自我实现的主动过程,是一个感悟教学之艰辛、收获之喜悦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教师是专业化发展的主体,只有新教师内心真正想迫切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他们的专业化素养才能切实得到有效的提升。为此,我们应当积极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树立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让新入职教师能够从心内体会到乡村教育工作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让他们体会到积极主动的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是对自己人生价值实现的有力武器,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和优秀起来,激发他们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驱动力。
(三)着力强化、优化对新入职教师的培养培训手段。新入职教师的优势是有热情有激情,而缺乏的是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因此,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指导是提升其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一环,但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参加集中培训的次数毕竟是有限的,而他们的培训提升应该是时时的、处处的。因此,长效化开展多元化模式的校本培训,如师徒结对、日常集体学习、名师送教下乡、远程学习教育、公开课点评指导等,这些方式都能较好地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四)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流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本镇为例,我们通过加强和改进教研组、备课组方式方法,增进新老教师之间、新教师之间的互评互助;建立新入职教师指导培养机制,鼓励他们虚心向优秀老师学习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建立“周点评、月反思、季评课”的长效化教学跟踪评价机制和考核管理办法,从管理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鼓励新入职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参与教育科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组织新教师收听收看国家、天津市优质远程培训视频,学习名师们的先进教学经验;定期组织交流和评比,形成促进教师发展的“赶、超、比、拼”的良好氛围,使教师获得良性成就感;建立信息交流与学习的网络平台,特别是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积极探索“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强化教师网络教学能力,以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余彬.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6(10):60-62.
[2] 张倩,李子建.教师专业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7(01):115-116.
[3] 曹永国.解决问题抑或追寻意义——对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9):88-89.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本文为: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