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 张锋英
[导读] 写作能力是学生一辈子要用的一种能力,是他们表达思想、服务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作文教学是形成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像力的主要途径。
        张锋英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夏侯小学分校
        摘要:写作能力是学生一辈子要用的一种能力,是他们表达思想、服务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作文教学是形成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像力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写作能力 真情实感  生活
        平时学生写的作文,普遍存在语言干涩、空洞,没有感染力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亲身经历,没有真情实感。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
        六年级新版统编教材第二单元是习作单元“表达真情实感”,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以“表达真情实感”为主线,通过一系列阅读和习作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文章,了解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学生在习作时,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也可以把情感融入叙事过程中,自然流露。
        我在教学《那个星期天》第二课时后,告诉同学们可以通过内心独白、融情以景和具体实例表达真情实感。并让同学们进行小练笔,根据平时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同学们写一段考试结束后等待分数出来时的这段心理活动。平时每次让同学们写小练笔或者作文,一个个不是愁眉苦脸,就是唉声叹气的,但是经过今天的学习,布置小练笔以后,大家都跃跃欲试,和其他同学进行交谈自己考完试后或紧张、或轻松、或担心、或压力大等各种心情。教学中我给同学们留了15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进行小练笔,同学们竟然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们班的小才女谢雨桐这样写道:怎么办?怎么办?我那道题好像做错了?唉,那道也是,心里估摸下来,这次只能考八十分左右了。脑袋猛地一懵,全身血液仿佛都停止了,周围的温度都下降到了零点。身边嘈杂的声音瞬间消失不见,想要冷静下来,可胸前“砰砰”的心跳声却背叛了我。脑袋上忽然滚动下几滴豆大的冷汗,手心也湿的握不住笔,让它滑到了地上“”,我弯腰捡起那根湿漉漉的笔擦干,而这时门外“嗒嗒”的脚步声扰乱了我的思绪。“哐当”沉重的铁门打开露出一缕光照在我的脸上,而我却紧紧的盯着那厚厚一叠的试卷出神。这段心理活动,小作者通过自身的真实体验,结合运用词语积累为写作增添文采。格式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忽然”“紧紧地”等助词的使用,加强了语气,使表达的紧张感更加鲜明;同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侧面衬托了当时的心理活动,使得描写更加细腻;多种语气词的正确使用,使得行文流畅而富有音乐性。一段准确生动的心理活动描写,使得因害怕自己考不好而紧张、焦虑的作者形象跃然纸上。


        还有我们班的裴言恪同学:考试结束了,我望着蓝蓝的天空心里绽起了一丝悲伤,是什么,让我如此不堪,是心情吗?不,是那个让人心痛的试卷,这样的情况让我忐忑不安,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来一出责备的问候。等待中这个漫长的时间终于过去了,同学们都坐在凳子上,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20分钟后,是苦是乐,开始吧!这令人心碎的纸。语段通过展现小作者内心的矛盾冲突,写出了在等待分数出来时焦急、紧张的心情,感情真挚,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就连平时不喜欢写作文的蒋震奥都完成的非常棒:考完试后,我和同学们紧张着对着答案,对着对着就害怕起来,生怕哪一大题错了,多失分。我们躲在办公室门口,监视着老师的一举一动,既兴奋又害怕,兴奋考好害怕没考好,这是对成绩非常重视的人都会这样做。蒋震奥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并用,观察其他同学的表现、甚至“监视”老师的举动,生动形象的展现出小作者调皮可爱而又紧张的形象;段内语句层层递进,语言清楚、节奏和谐,表达效果强。虽然语段结尾有小语病,但瑕不掩瑜,值得表扬。
        杨佳诺同学:考过试后,我那天虽然感觉很轻松,但发试卷的时候……我紧张不安地坐在凳子上,不停的抠着手指,咬着手指甲,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就像头上顶着马蜂窝,板凳上有钉子一样坐卧不安。虽然我不断告诉自己:不紧张,你可以!但现实:我不停摆弄着东西,紧张的手心冒了汗,害怡自己考不好。怎么还不发我的?我到底考了多少分啊!考不好回家会被骂的!咋整啊!快点发啊!我现在巴不得就去拿我的试卷,但还是竭力表现出自己沉着冷静的样子。语段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她等待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等待发试卷,焦灼不安的小女孩形象跃然纸上,使读者感受到了更强烈的情感,引起共鸣。
        还有很多同学的小练笔相比以前水平都大大的提高,也愿意在直播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自己在等待分数出来时的心情。难道仅仅是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就上去了吗?我想不是。是因为小练笔的内容是他们自己亲身感受过的,是他们在上学期间无数次遇到的,所以他们能写,会写,愿意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实践证明,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年龄小,他们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的教育培养。因此,我们要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立足家庭、走向社会去体验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劳动,从亲生经历的实践活动中得到直接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学生习作时就有东西可写,写起来也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1]赵枫.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3(9):112-113.
        [2]姚长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J]. 教育, 2016(11):00185-00185.
[3]任小琼.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J]. 中国教育学刊, 2011(S1):76-77.
[4]曾宣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批判[J].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2(1):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