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刚
重庆市巴南区昕晖小学校 重庆 巴南 401320
摘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陶行知先生曾在其教育理论中提到,教育学生,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并明确说明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性,并可以提升学生的生活环境,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是有用的。所以,目前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并在评价机制上做创新,更好的满足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这里围绕着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评价机制做研究,并以评星记录册为例,给出相应的策略意见,以加快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行为习惯养成评价;评星记录册;意见
以数学学科为案例,说明学生需要养成的行为习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规范、约束自身不良行为与思想,保障学习更科学,对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学课堂教育中的行为习惯就包括了认真倾听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总结等学习有关的行为习惯。除此之外,学生也应该具备懂礼貌、尊师敬长、乐于好学、知错就改、与人为善等好行为好习惯,这对学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这里评价策略采取评星模式,评星的数量反应某一项行为习惯的表现情况,以此类推。这里主要选取学习行为上的四个习惯做案例分析,具体如下:
1.评星标准与依据的确定
基于评星记录册,来为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习惯养成教育评价生态,突出习惯养成价值,这其中就需要确定评价的依据与标准,并整合定量的评价结论与评价结果,以保障评价机制能够对学生起到鼓舞、激励效果。同时,也可以使其能够跟随评价标准去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更好的约束学生,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习惯起到正确的引导,加快学生的发展。
评星记录手册的制作,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平时的养成习惯做综合性分析,并依据数学课堂听讲习惯、复习习惯、预习习惯、检查习惯等多个种类进行定性的研究,同时注重评价生态的完善,以更切实的满足于学生的发展。这里以预习习惯为做举例,具体如下研究:
需要前期思考,是否合理选用了预习的工具,这些包括了导学案、思维导图、微课等。学生是否定时完成预习任务、结果如何?对预习效果是否做了反思,是否及时记录困惑?预习最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这几个问题都是评星制度考核的五个点,最终根据学生的预习行为做出客观评价,这样可以对学生的整合预习起到优化与促进作用,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评星数量的定期统计
这里的教育评价策略采取评星模式,通过评星记录册来构建符合于学生发展的行为习惯养成生态化评价机制,要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评价,那么教师则可定期统计每个学生所获得的评星数量,借助评星的数量多少来反应学生个人习惯的养成效果,并给出习惯养成的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进一步的优化,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在进行习惯养成的教育过程,教师为了更系统性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会在每个月月末进行评星数量的统计,并成为习惯养成的重要依据。就比如说,在以习题检验习惯的评价手册中,我们可以对班级所有学生预检验栏的评星数量进行统计,分别列出评星数量最多与评星数量最少得同学,同时对这些同学的学习结果做进一步比对。在这次的评价记录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基本无习题检验的习惯,甚至一些还有不好的行为习惯。对比,教师就可以将评星手册作为教育指导的依据,给出学生问题的点,并给相关记录给学生查看,告诉学生这里有学生每个阶段行为习惯的记录数据,让学生能够约束自己,并改善这些不良的习惯,起到习惯养成的效果。
3.注重激励赏识原则
小学生意识观念的养成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有时候仅仅依靠单纯的鼓励、赞美、快讲,或者口头的除法,学生是很难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评星记录也不能直接强制学生做好某一件,若一再强制做,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逃课等思想,并不利于学生更科学的发展。总体而言,教学评价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其约束效果应该建立在学生自主意愿的基础上,是主动性实施的,这样才利于行为习惯的养成,才能有效的推进学生发展,因此,评星记录册也仅仅是一种记录学生各个阶段成长,习惯养成的工具,反应学生学习状况,为教学做好依据的证明。要弥补这些不足,仍旧需要教师进一步实施教育,善于利用工具,通过激励、奖励的手段来让学生自主获得能力,自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在选择评星记录册来组织教学评价活动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激励、赏识的评价指导原则,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与成长心态,使得学生充分适应教学环境,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快自身的发展。
如在课堂中关于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评星主体中,我们查阅评星手册会惊喜的发现,一些学生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其评星手册中认真听讲获得的评星数量只有零星的一个或者两个,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学生的评星数量都在稳步提升,有的获得两星、有的三星、有的四星,甚至更多。而要实现全班一起总动员,将教学中得自主权交给学生,那么在实施评星计划中,就可以积极的展开赏识教育评价活动,对于课堂中教学中进步大的学生可以按照表现的程度给与鼓励或者物品奖励,对表现一直优异,并形成良好习惯的学生则可以全班表扬,并以其为班级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也会给与额外的奖励。另外,教师为了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遵守教学纪律,教师还在课堂中指出,对于认真履行教师教学要求,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会给与免除做作业的机会,每个同学一周有两次。通过这种口头、物质、以及减少作业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参与争星活动,对学生的习惯的养成有着良好的效果。
4.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评价策略
对于学生养成教育评价策略的定制,应该尊重科学化发展原则,保障评价能够推进学生科学化发展,能够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其实能够优化教学,推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小学生的激励,任何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依靠口头;行为表现就能形成的,而应该是由内而外的染发,对于学生而言习惯的养成尽可能不要强制性,应该恩威并施,既有惩罚,也有奖励。如上述提到的清醒记录册一样,上面记录了学生每个阶段每个行为习惯的表现情况。教师可以依据记录册来查看学生每个阶段的变化,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优化,教育。如表现太差的学生会实施多做作业的惩罚,甚至会单独被被老师留下来批评教育。而对于表现有进步,表现良好的同学,教师会对其努力表示肯定,并给与相应的物质奖励,如分发糖果,奖励书籍、不做作业等,以此来勉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评价策略主要可以从这几点尝试优化,第一个方面是完善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训练机制,为学生的行为规范提供一套完善合理的硬性标准,通过家长要、教师与社会的监督保障小学生养成教育机制的实施。在学校里面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式,让学生懂文明、懂礼貌、爱学习,比如开展文明宣传黑板报,时时刻刻警示小学生,督促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落实好养成教育。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要为此构建生态化的教学评价机制,以便及时改善学生的意识惯性与行为活动,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献聪.论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家长,2021(12):183-184.
[2]李罗娜.浅析家校结合开展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当代家庭教育,2021(0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