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顺利开展初中地理教学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王阿法
[导读] 他们并不具备出色的地理思维能力,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较为困难,并且不能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在生活中不能够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
        王阿法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三中  363904                              
        摘要:虽然在现阶段初中的整体教学中地理科目所占比例较低,但是因其涉及内容广泛、知识丰富还是需要学生们重点学习,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空间和地理位置等知识有更为明确的感知。初中阶段的地理科目具有众多背诵的内容,同时也有很多需要学生理解的内容,所以地理也被人们称为“文科中的理科”,需要学生具备出色的地理思维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地理知识。但是就大多数初中生而言,他们并不具备出色的地理思维能力,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较为困难,并且不能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在生活中不能够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思维;教学方式
        引言:学生不单单是地理知识的接收者,同时更是知识的探索者,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初中地理教师也应如此,任课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育,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并灵活运用初中地理课堂这一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重要场域进行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不断提升地理学习能力。本文就初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途径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国内地理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巧借多媒体强化地理表象,发展学生空间地理思维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比较浅显,对地理表象的认知更是匮乏[1]。首先是因为初中生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同时也没有丰富的社会经历,无法辅助学生建立地理表象;其次便是学生的地理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地理方面的知识底蕴。而地理知识内的表象内容是为学生养成地理思维的根基,所以说教师应当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地理实物图像,以实物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进而使学生逐渐形成空间思维。
例如,在《地球和地图》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地球仪带入教室直观的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对于地球形状不同时期的不同学说。首先是“盖天说”和“浑天说”的相关内容,盖天说的核心理论认为天空是圆的而地面是方的,而浑天说地核心思想为地球是宇宙中心。接着教师为学生们出示麦哲伦船队围绕地球航行一圈的航行路线图,并为学生们讲述麦哲伦船队航行的轨迹与时间,让学生形成地球很大的感知。最后教师需要为学生们呈现卫星拍摄的地球的照片,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地球就是一个球体。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思考哪些实例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学生们都积极思考,有的学生说当发生月食时我们可以看到地球的影子是带有一定弧度的,所以地球是圆的。有的学生说当我们看大远航而来的船时,首先看到的是船的桅杆,随着船只越来越近我们才能够逐渐看到船体。还有的学生说如果我们顺着北极星的发现走就会发现北极星的位置越来越高。

在这样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慢慢建立了对空间的认知,形成空间思维,并且其对于地球的认知也变得更为全面,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如如何确定地球大小,使学生地理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利用游戏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初中生具有好奇心强、勇于探索新鲜事物、敢于尝试等特点,地理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出发开展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活跃思维,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口、手都能够得到有效运用,进而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与效率。
比方说,在《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借助趣味化的游戏来吸引学生参加课堂互动。首先,教师随机选择三位学生,一名学生代表黑龙江省,一名学生代表吉林省,一名学生代表辽宁省,然后教师便可以围绕东北三省的内容进行提问。如教师可以询问所有学生:东北三省分别盛产哪些粮食作物?请大家将知道的答案写下来并铁贴到代表不同省份的同学的身上。这样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快代表东北三省的学生身上就贴满了写有大豆、玉米、小麦等的小纸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东北三省分别有哪些矿产资源呢?扮演辽宁省的学生说:我们有非常丰富的煤、铁资源。扮演吉林省的学生说:最早的汽车生产基地便是在我们这里诞生的。而黑龙江省也不敢落后,大声说:我省可是矿产资源的大省,在全国都是可以排上名次的!这样充满趣味性的方式能够使课堂变得活泼,使学生能够和文本形成良好的互动,有利于活跃学生地理思维,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三、利用课堂互动调动学生思维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要听什么,教师为学生指出考试重点,然后学生们们便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记忆。学生在这样被动接受的学习环境下并不能对知识达到良好的记忆结果,并且对于地理知识认识仅仅是出于表层阶段;其次学生们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地理知识的记忆与巩固,从根本上来说便对地理思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这对培育学生的地理思维十分不利,并且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能够当主动改进教学方式,将课堂主题交还给同学们,借助引导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展开深入探索,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发散学生思维,以此实现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2]。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国的自然资源》时,便可以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中国资源的现状和特征等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对该部分知识进行延伸,例如延伸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引导学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思维跳出地理课本,对地理知识进行更广泛、深入的探索,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以及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初中地理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地理思维才能够深刻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初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要借助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吸引同学的课堂注意力,从而切实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胡志英. 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顺利开展初中地理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13):P.220-220.
[2]石敏. 浅析初中地理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J]. 新智慧, 2020, 000(001):P.138-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