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生命教育研究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陆炳方
[导读] 本文分析了近几年部分学生选择轻生的原因,结合学校德育工作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指导,阐述了生命教育在学校德育的重要性,提出如何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做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方式方法,为学校、家庭出现学生自杀倾向的学生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

        陆炳方
        广东省四会市玉城学校     526200
        摘要:本文分析了近几年部分学生选择轻生的原因,结合学校德育工作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指导,阐述了生命教育在学校德育的重要性,提出如何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做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方式方法,为学校、家庭出现学生自杀倾向的学生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命教育;德育工作;

        在近几年有很多新闻媒体报道学生自杀的事件,而这些学生正处于豆蔻年华,还有大好的青春值得去感知与经历,可没有想到就这么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去,这其中不仅引发很多社会的关注,同时也会对他们的父母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如何保护好孩子更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值得我们作为教师反省的,如何及早发现学生的异常行为,如何避免学生做出偏激的行为呢?
一、学生自杀事件原因分析
        中学生选择轻生,原因多种多样,究其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遇到挫折,自暴自弃,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很多学生心理很脆弱,承受不起稍微大一点点的挫折。表现有考试考差了,作业没完成受到批评;受到同学的嘲笑,心里自卑;做错事不敢用于面对,选择逃避;不敢跟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来自家庭父母等的压力。有些父母本身就是高学历,工作出色,作风强势,在单位独当一面,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但无奈孩子的表现不尽人意,达不到他们的要求,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从而不断对孩子施加压力,经常责怪孩子甚至打骂孩子,使得孩子越发自卑,不断恶性循环,使得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又迫于父母的强势,久而久之心理扭曲,积累到某个爆发点后做出不理智行为。
        3、由于好奇心,模仿其他学生进行自杀或自残行为。有些学生由于使用电子设备上网,受到网络的影响,模仿网络上的一些诸如割腕等之类的自残行为,然后在同学之间进行炫耀,从而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甚至在同学群里晒自残行为。
        4、跟家长或者老师沟通不畅造成误会。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整天沉迷游戏手机玩、玩电脑而不完成作业,甚至对家长的劝导不理不睬,家长一气之下没收手机,而孩子正处于叛逆期,意气用事,从而做出极端的行为;有些事例是学生在学校课堂上行为不文明,甚至顶撞老师,,或者在学校早恋,被老师请家长,从而引起学生偏激行为,选择轻生等行为。
二、体现核心素养的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在2012年推出的《生命教育导师》中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1]。所以生命教育中体现核心素养的作用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接受生命的有限性,不可逆性,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2]。
        在核心素养意义下,学生要学会珍爱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养成健全的人格,具备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具备基本的抗挫折的能力[3]。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4],尤其需要我们在开展生命教育时深入贯彻的。由于网络的发达,现阶段青少年心理受到影响变化趋势非常复杂,广泛开展生命教育,是现阶段中学教学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三、在德育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在学校广泛开展生命教育
        1、给学生贯彻正确的三观,直面自杀的负面后果
        学校要给学生多开展生命教育,贯彻有关人生核心价值观,人存在的意义,展现生活的美好,让学生日爱生活,热爱自然[5]。对于自杀方面的问题,学校日常德育工作要多开展相关班会课,讲座等,对于自杀的负面后果,列举自杀造成的后果,家庭失去孩子的悲痛。有条件的学校聘请心理专家,开展相关讲座,讲解深层次的知识。
        2、学校和家长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异常动态
        老师帮助学生过程中,要找对办法,在帮助孩子学业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减压[6]。学生在学习阶段,大部分都会面对学业上的挫折。所以不管孩子学什么,遇到困难要教孩子学会如何解决,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认识困难并解决困难,不可轻易让孩子放弃任何事情。有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出人头地,尝试过一些方法还是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的时候,作为父母要接受孩子的平庸,毕竟健康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3、开辟多种途径释放学生压力,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当教师发现学生在为某事困扰时,尝试开导孩子。如果可能的话,说出孩子正在经历的感受。让学生知道学校的心理工作是怎么做的。其实好多自杀者在临死前都会告知最好的朋友,并且让朋友来为自己保守秘密。而朋友可能很矛盾,说还是不说,很痛苦。这时候,学校的心理工作介入了,学生自己的“大事”可能都不是事情。这就解救了朋友,重生了自己。所以让学生明白学校心理工作既能为自己保密,也能解决自己的痛苦,这很重要,学生也就学会了及时求救,自己及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7]。
        4、教育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避免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
        网络的发展极大的方便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但也存在很多弊端,网络上充斥着很多有关暴力、淫秽等不良信息,这些尤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比较大,所以父母控制孩子少上网,或在父母的监督下进行学习资料的查找等,也可以利用一些软件控制网络的使用,例如指定上哪些网址,哪些APP等,方法方式都很多。
    随着社会的进步,德育工作中的方式方法也要不断改进,适合时代的潮流,让学生尽可能认识生命教育的意义,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生长环境,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个人的心智。

参考文献:
[1] 刘英国. 初中生生命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9F%E5%91%BD%E6%95%99%E8%82%B2/4215046?fr=aladdin#1
[3] 许燕.初中生生命安全教育策略研究[J].知识文库,2020(21):158+160.
[4] 符小菊.珍爱生命教育——科学课不容忽视的教育[J].试题与研究,2020(23):68-69.
[5] 谭隆晏,杨璐.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院校生命教育实践路径探析[J].考试周刊,2018(39):1-2.
[6] 刘金莹.论新时代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协同模式构建[J/OL].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6.
[7] 姜军.如何开展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20(S1):154-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