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梅
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县马鹿沟镇龙岗学校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到底应该怎样来教学?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应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一、改变学生的阅读方式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应该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1.提倡个性化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感。”以读为本,并不是机械地朗读背诵,为读而读,而是要教师通过“以境诱读、以情引读、以说带读,以练导读,以评促读”等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地读,从而达到“以读促思、以读激情、读中感悟、读中迁移”的目的。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独立个体的活动,应开放地、自由地让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或是词语,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谈观点、体会、想法。教学《乌鸦喝水》时,我让学生通过个别读、同桌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读课文。学生在读课文时,提出有两组形近字难区分,“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请孩子们自己找找好方法来记,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以是三点水旁。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别“告诉”他,他会知道得更多!
2.倡导探究式阅读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上,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定势,但在训练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时,却要突破阅读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究、教师应重视阅读期待、反思、批评,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同学的回答、对老师的说法,甚至对教材都可以质疑。
如在学习《搭石》时,有学生提出“清波漾漾”应改成“清波荡漾”。就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再翻阅工具书,然后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学生知道了,“清波漾漾”同样是一个词语。作者用“清波漾漾”和“人影绰绰”来形容家乡人们走搭石的情景,这两个词语后面都采用了叠词形式,读上去感觉朗朗上口,增强了课文的美感。允许学生说出不一样的看法,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探究、爱发现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终身有益。
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允许插嘴、允许失败,提倡“标新立异”。教师应选好切入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发展思维。在教学《乌鸦喝水》时,当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放小石子这一办法外,还有什么其他办法?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在学生想出一系列办法后,在引导学生与乌鸦的办法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比较、推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实现有效的学习,自主学习是基础。“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已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这是叶圣陶的话。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更主动地获得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改进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学要努力实现先学后教,真正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施教,积极鼓励学生自主确定教学内容,自主选择教学方法,自主设计评价方式。
要实现有效的学习、合作和探究是有效的方式。合作学习优于个体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训练学生由有序合作开始,要使每一个学生有效发展,高效思考、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告诉教师们:学生在学习中的任何阶段,其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统一在一起的。斯卡特金说,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是作者“情”的喷涌精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应该在“情”字上下功夫,竭尽全力挖掘出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理解文章,使之达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
语文教学中情感的交流具有三维性,教师的情、学生的情、课文作者在作品中表露的情,三者为一体,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儿童在特定的情境中担当角色、体验角色,教师自己进入“我就是作者,我就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也进入“我就是作者,我就是课文中的角色”的体验,营造一种教师、学生、作者最佳情感境界,使学生产生一种新感受,激发热情的情绪,忘我地学习,主动地探索、研究。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或指导感情地朗读,或让学生角色表演,或引导学生实践操作,或联系教材大胆想象。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珍惜学生独特个体的高尚情感、体验、理解,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