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职业教育中心
【内容提要】
“写作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一直处于教师难教、学生厌学,但又不得不教的尴尬境地。要让中职学生爱上写作,教师应该走近学生,贴合实际,做到以下四点:(1) 端正认知,告诉学生“写作是人人都可以做好的事,只要你愿意行动。”(2) 率先垂范,教师的兴趣爱好时常会成为学生的兴趣爱好。(3)激发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写作成为自己生活的需要。(4) 赏识激励,让学生不自觉地爱上写作,让写作内化为学生成长的一种需要。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写作教学 端正认知 率先垂范 激发兴趣 赏识激励
作为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可以说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一提起写作,学生大多的呼声是畏难、厌烦、没兴趣,从骨子里拒绝,尤其是中职学生。中职学生学习底子普遍差,更重要的是学习习惯也差,吃苦耐劳的精神欠缺,所以提起写作,他们常常是满满的借口、拖延,想法设方将自己变成写作的“局外人”。这样,我们教师总感觉自己的教学,特别是写作教学犹如“给牛弹琴”,我们每每上课是兴兴而去失落而归。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长期的教学实际中,我不断地尝试摸索“怎样才能让中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写作”的做法。最后,我发现对中职学生来说,纯粹的写作理论知识要尽可能地少量地讲,应该引导他们端正写作认知,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的感性实践中学习写作,并且让写作内化成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需要,就像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一样,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教师不妨从以下四点做起:
一.端正认知,告诉学生“写作是人人都可以做好的事,只要你愿意行动。”
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就是说话。反过来也是如此,说话就是写文章。”只要会说话就会写作。一般来说,能说能讲的人,写作能力也不会太差,把他们说过的话整理出来,稍加修正润色,就是一篇好文章。
写作的秘诀只有三个字:一直写。写作是“反人性”的,是做的力量。我们可以把“写作”理解成“写出作品”,写是基本方法,作品是最终目标。这强调一个字“写”。?没有人看了几场游泳比赛,听了几节游泳课就学会游泳的。想要学会游泳最快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现在下水。写作也是一样。看别人写文章不等于自己会写作。认为多看就会写作,那不排除“懒癌”(懒于动脑)的因素。
二. 率先垂范,教师的兴趣爱好时常会成为学生的兴趣爱好。
前苏联教育家彼得洛夫斯基说:“教师的个性强有力地影响着儿童的智慧、感情和意志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教师要求学生喜欢读书、爱好写作,教师首先也要热爱读书、喜欢写作。如果仅仅要求学生,而自己却懒于动笔,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那老师的话就会大大地打折扣、显得苍白无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个人爱好、热情所向及着迷之处恰恰就是那颗点燃学生智慧的心灵之火的炽热火花。”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率先垂范拿起笔。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榜样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基于这种认识,要求学生写随笔我也写随笔,要求学生写作文,我也和学生一起写,并让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点评。在上一学期11月,由于博主蒙淇淇,“凡尔赛文学”火了,上了热搜。我就让学生就此写文章发表看法,当然我也写了篇名为《只要你认知高远,任它“凡学”上热搜》,并让学生对我的文章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写作的旁观者,也和学生一样是写作的参与者、实践者。这样指导作文就有实践的经验,也就有了针对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真可谓“教学相长”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激发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写作成为自己生活的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充分调动起来。有了兴趣,就会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就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这就需要教师走近学生,文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话想说,有话乐说,这样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万万不可以随便抛给学生一个文题,让学生去搜肠刮肚、闭门造车。写作之前,尝试让学生来讨论、决定写什么作文,我还曾尝试着在写作前一两周,就让学生选好文题,告诉他们不要忙于写作,写作之前首先要求他们先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因为有写作文的任务,学生们会主动的有目的的去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然后再进行写作,就会水到渠成。
此外,还可以尝试情景作文、体验作文、续写结尾等。如,在进行“听说训练——打电话”教学时,我让同学两个人一组,上讲台在教师前面模拟打电话,完后让学生点评。学生兴趣浓,参与度高,从打电话时用语的语气、礼貌、繁简等各方面进行了评价。在学项链》时,指导学生自选片段,编写课本剧并且展演。之后,我告诉学生编写的课本剧就是写作,文学体裁是戏剧;打电话、请假条也是写作,属于应用文范畴,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之分。学生一下子顿悟,生活处处需要写作,写作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四.赏识激励,让学生不自觉地爱上写作,让写作内化为学生成长的一种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因此,适时进行赏识教育,是一种可以使人自信并让人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学生的习作,肯定会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作为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千万不可“伤筋动骨”。挑剔过多、修改过多,会挫伤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害怕作文、甚至厌恶写作的。
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发现、挖掘学生优点、闪光点上,哪怕就是一个标题拟得好、一个词用得好、一句话写得好、一个小段落有特色,只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表达,我们都大加赞赏。一方面在作文本上圈点勾画,设计肯定、赏识、鼓励性批语,另一方面在讲评作文的时候进行点名表扬。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把学生作文中写的有特色的句子、段落,用电子白板展示出来让学生赏析。也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作文编辑、打印、装订,编成班级作文集,让学生传阅。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作文大赛,向报刊推荐尝试发表。满足学生对赏识的渴望,激励学生,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
这样学生在“习作”、“赏识”、“激励”,再“习作”、再“赏识”、再“激励”的循环中,自觉地、主动地进行写作,这样写作就成了学生获得愉悦的一种过程,学生就会对写作产生一种期待,学生就会爱上写作,自然而然写作也就成为了学生成长的需要。
总之,要让中职学生爱上写作,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有“四心”。一是“热心”,热心于中职教育事业,始终做“局内人”,探索好的教育方法。二是“耐心”,耐心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促使其端正认知。三是“爱心”,对学生尽可能多些关爱,多从学生角度考虑教育教学,让他们感受到学有所用、学有所获。四是“细心”,细心呵护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这样,相信中职学生会爱上写作,让写作成为自己成长、生活的需要,学校“写作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也会得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