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微
茂名市茂南区山阁镇白花小学
摘要: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还不够成熟,他们通常会采用感性思维和直观思维进行数学知识的分析与思考,同时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所以在做数学题是经常会出现因粗心而导致的错误,而且这样的错误是他们自己不能及时发现并改正的。如果教师不对学生加以干预,那么小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自己经常出现数学问题而感到恐惧,进而不愿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练习。所以数学教师要正视学生出现的错误并进行有效利用,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利用;错误资源
引言: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数学学习和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数学教师需要客观认识学生出现的错误,并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帮助学生发现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寻找正确的解题方式,以此优化数学教学。小学生出现数学错误的原因有很多,审题不清、题意不解、公式错误、知识点把握不准确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出错的原因。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要引起教师重视,并采用多种方式有效利用错误资源,促使学生在反思中进步。
一、教师整理分析错题,得出普遍性规律
小学教师和小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年龄差距,这种年龄差导致教师难以理解学生思维,也很难准确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情况,如果教师无法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反思,那么教师制定的教学思路与内容和可能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严重不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提出的疑问、出现的错误以及在数学作业中反应出来的错误点都应当成为教师参考的内容,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学生们频繁出现的错误进行整理,并在数学课堂中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错误案例和学生们一起分析,以此促使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避免出现相同的错误。
例如教师通过对学生们“混合运算”作业的评改,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54+6×2=( )这样的问题出现错误,他们还是会先预算54+6,然后在运算60×2,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避免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出现相同的错误,教师可以就“54+6×2=120”是否正确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教师可以将“54+6=60,60×2=120”和“6×2=12,54+12=66”这两组算式写在黑帮上,让学生们讨论到底哪一种运算方式才是正确的。学生们可以就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可以分别选择支持不同解题方法的学生进行发言,并对学生加以引导,在学生切身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由结果反向推理,进而发现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从而准确掌握混合运算的法则,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学生摆脱思维定式,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小学生普遍存在思维定式,即运用相同的思维解答类似的问题,这样的思维定式虽然能够帮助小学生解决一部分的数学问题,还是数学问题是灵活多变的,很多时候思维定式会成为学生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的阻碍。虽然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各种公式和定理,但是在思维定式的影响下,问题进行转变后学生依然会采用之前的思维进行思考与分析,这时便会出现错误。所以教师要对这样的问题进行加强联系,帮助学生走出思维定式,站在更高的高度分析数学问题。
例如一个长方形菜地的长为5米,宽为3米,如果一面靠墙,需要用多长的篱笆才能将菜园围住?在思维定式的影响下,学生会直观的认为篱笆长度为16米,而忽视了问题中的限制条件——“一面靠墙”。教师通过为学生们出示并讲解这样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走出思维定式,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摆一摆,让学生们自主发现靠墙的部分可以是长方形的长也可以是宽,以此发散学生思维,摆脱思维定式。
三、引导学生建立错题本,培养反思习惯
每个错题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有的学生是因为相关的知识点没有掌握准确,有的学生是因为马虎,有的学生是因为没有理解该部分知识,等等。如果学生能够将这些错题收集起来,那么出现错误的问题、出现错误的原因就会非常清晰的呈现在他们面前,这样学生便能够有效避免出现相同错误,可见错题本的运用的非常必要的[2]。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他们出现的错误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每个学生都要自觉准备错题本,将出现错误的问题和错误的解答过程记录其中,然后写下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将正确的解答过程写下来,最后总结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错题本的价值。
在学生整理错题时,要是要引导学生将错题整理的清晰、直观且具有条理性。首先,在发现学生出现错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视出现错误的题干,并自主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在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后,教师需要为学生总结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规律,帮助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接着,笔者建议将错题本每页都一分为二,左半部分记录错题、错的解题过程以及出现错误的原因,右半部分记录正确解题过程、解题反思和题目的多种解法。同时为了快速发现不同题目出现错误的原因,学生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马克笔在错题上做标记,如概念错误、审题错误、思路错误等等,方便学生查看和反思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避免此类为题的重复出现,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
结束语:小学数学的抽象性决定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经常出现错误,数学教师要正视并重视学生的错误,并采用多种方式灵活运用错误资源,发掘错误资源中的教育因素,利用错误资源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弥补,这样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够得到问题提升,实现数学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志飞. 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有效利用教学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 000(021):213.
[2]谢峰, 李宜艳.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