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云
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教研室 721599
【中文摘要】:
在备课、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从而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有效发展。
【关键词】:培养学生 自主参与 有效发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由三个重要维度构成,其中一个就是学生的“自主发展”。在义务段以及新颁布的高中新课标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良好个性”的培养,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牢牢把握的关键之一。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变成了一个机械的知识储存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落实核心素养教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以生为本,备课关注自主性。
备课时,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熟知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可以就课堂将要采用的教学方法给予设定,如提问法、联想法、发现法、讨论法等,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将“学生字、正音、解词”的教法设计改备成“读读生字,找找形近字、音近字,比一比,说一说;找找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找资料、讨论理解不懂的词。”根据不同的文本,设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力争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让学生以积极探索,勇于合作,善于展示的状态进入学习。同时,教学设计中,教师可将学生的做法、说法及会出现哪些意外等进行预设写进去,并对其设计出对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如在教学《找骆驼》一文时,播放视频资料后,对学生提出期望:请认真聆听,并能从字、词、句、篇任一方面,说说对本文的初步感受。学生可以读生字、读词,可以谈听到的文章内容,甚至可以说说课文故事梗概,重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只有参与了,才能更好的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读写激趣,教学诱发主动性
课堂教学更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地引导、巧妙地点拨、适时地拓展,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发展。
1、多维识字促参与。
我在识字教学中,将课内外有机结合,以文本为中心,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利用课外时间去学习。从字的音、形、义到应用,从不刻意要求统一,自由灵活。然后把在课外学到的知识带回课堂,通过合作学习,达到资源共享。如:学习生字“僻”,学生可以说出生字的同音字“屁、劈、丕”,可以说出形近字“劈、辟、霹.避、臂”等,也可以用字扩词造句或成段,也可以列举不同语境中这些词语的不同用法,或是找出它的不同解释相互交流等。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意识的翻找好多资料,查字典、查词典已成为自觉行为,久而久之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有了充分的准备,合作学习时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多样阅读促参与。
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懂得阅读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这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依据阅读对象的不同特性,围绕学习任务指导学生找准切入点,灵活的感知文章、拓展文章,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有效途径。
(1)扣一词,活一课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牵此一发而动全文之身。《詹天佑》一课,开头段中的“杰出、爱国”两个词,足以概括全文的内容。紧承第一段便着力于大量篇幅从“顶嘲讽、要挟,依然受命;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智凿隧道;巧设线路”具体表现詹天佑的 “杰出”与“爱国”,文末又有因杰出、爱国而应有的结果——修成铁路,世人瞩目。于是,作者的思路明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理解。
“杰出、爱国”两个词便串起了全课,提示了中心。
(2)抓一句,串整篇。
每一篇课文都由许多句子组成,而这些句子,并非都是平分秋色,是有主有次的。有的文章,很明显地有总括全文的中心句,或点明中心,或概括内容,或凝结深情。抓住这些关键句子,即会串通全文,如《桂林山水》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既总括全文内容,又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找准了,然后再看哪些段落写“山”,哪些段落写“水”,哪些段落又是“山水”合写,便可领会全文。
(3)导一段,通全文。
有的文章的段中有明显的重点段,有的则各段成并列关系,学一段,就会通晓其他段。如《将相和》一文中,“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结构就非常类似,通一即会晓全文。教学中,只需指导学生学会一段,学生就可以自学后两段。
3、即兴写作促参与。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可是,学生往往因为无话可说而深惧作文,可谓“谈文色变”。学生之所以如此惧怕作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我认为是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积累,没有材料可写。因此,作文教学时,有意识的创设情境,让学生积累素材和随时作文,这是我的一大特点。学过了《狱中联欢》、《开国大典》,便安排学生有意识的开一次班会,指导学生以“准备-活动-感受”的思路写场面,既积累材料,又练习表达。学习了《草船借箭》趁兴就诸葛亮、周瑜谈一谈认识和感想。
此外,经常性的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课堂的讨论、回答问题、复述课文、谈感受等都是锻炼口语表达的重要方法。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文本,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识字、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这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必备条件。让学生行动起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阅读,一起感知,逐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领悟文本内涵,汲取精神养料,丰富和充实自己实现有效发展。
三、灵活检测,作业体现层次性。
课堂正式作业可在遵循适量、灵活、广博原则的前提下,由学生自己依照学情分层自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做题,教师只需要大概控制一下作业量。如:同时学习生字“竣”,学习基础较差、领会能力也不怎么好的学生,可能做的是注拼音抄写一行生字,再组一个词;而基础较好,有一定应运能力,且善于查找资料的学生做的作业可能是用“竣”组了好多词,或是用“俊、峻、骏、凌、陵、棱”等比较组词;学习最好的有一定表达能力,有较强应运能力的学生做的可能是用“竣工”写的一个句子、一段话。这样一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了相应的提高,但却并不会因为觉得学习负担过重而厌学。
课外作业则内容和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有观察动植物、参加劳动等体验感受性作业,有调查访问、收集资料、实验等实践操作性作业,有问题思考、讲故事等思考讲述性作业,也有自由练习的续写故事、巩固字词等书写表达性作业。作业的评价采用同桌互评、小组长评、自评与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特别是作文教学中,学习组的评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在“活”字上下功夫,因为活而让作业充满新意,因为活而让学生学得饶有兴趣,因为活而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发挥了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1]这种“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心灵深处的需要,其实就是人的自主性彰显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满足学生自主性彰显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个性,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