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江
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沙子镇第二小学
摘要:新时代的教学,必须要尊重人的情感,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新形势下的教育正在经历不断的挑战和考验,第一个挑战和考验既不是教学改革,也不是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是学生的道德问题。一个情感缺失、缺少善良、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的关心社会和他人的,是无法真心与他人合作的,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因此,需要从小弥补学生的情感缺失,从小抓道德教育。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的努力、学校的支持、家长重视、社会的关注,将情感教育全面渗透到语文课程中,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情感教育;渗透策略
前言:小学生自制、自律能力较差,情绪多变,性格处于完善阶段,心理非常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引导、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影响。近几年,有部分青少年不自尊、自爱,甚至会出现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部分的情感存在缺失,心中缺少善良和爱。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消极、负面的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阻碍作用。语文课程不论是从性质、教材上来讲,都具有情感教育的优势。因此,教师要利用好语文课程的资源,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多接触具有正能量的文章和书籍,利用情感教育,带领学生享受文章中的美、生活中的美。
一、重视教学情境创设以及情感引导
在特定的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在情境中获取真实体验,在体验中产生真情,启发思维,效果最好。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情境中进行情商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有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摒弃说教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融入在情境中,在情境中感受、体会,将体会到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商”。而创设教学情境,就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备课工作,要深入感受教材中所蕴藏的情感教育内容,要想让学生受到感动,教师自身就要先感动。通过自身饱含情感的语言,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利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创设特定情境。
例如:在教学《桂花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母亲”与作者对话的场景,以此创设沟通情境,让学生在背景音乐中进行有感情的课文朗读:同学们,现在母亲已经站在你们面前,与你谈起了桂花:“只要不来台风,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学生齐读:“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接下来作者母亲会说什么呢?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感官和心灵都会受到刺激,在朗读中真正的实现与了作者对话、共同体验、感受,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感受到文章中作者、人物的情感,从而引发情感共鸣,体会到母子情深,体会了各个家乡的习俗、风情,使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更加饱满。
二、通过教材品读感受情感
教材品读主要指的是,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分析,领悟文章中心思想。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直接的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风格,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从而使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更加充实、饱满。
例如:在教学《詹天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爱国工程师”进行探索,找出文章中体现这句话的词语、段落,然后与其他学生一起品读、分析。通过学生的努力探索,能够找出大量句子、段落、词语,将找到的内容以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如:“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这件事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大力回击。”通过课文的分析、品读,能人能够学生眼前、脑海中逐渐出现一个较为“真实”的爱国工程师,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章的影响,逐渐形成良好的爱国精神,产生爱国之情。
三、在课外延伸中建立正确情感观念
课外延伸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时书本延伸,通过同种类型的作品或者相似观点的材料,引导学生接触、分析更多真实的现象,在分析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观点,这也是构成学生正确三观的基础;一类是经验的引用,可以是教师自身的经历,可以是学生自身的经历,或者是其他人的经历,从经历中提炼出观点和意义,思考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找出现象的本质,从而对人生进行思考。这两种延伸方式都非常重要,所以教师要掌握好两种延伸的机会,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观念。
例如:在教学《穷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教材中知识、情感讲解给学生,如“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的展现了桑娜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的表达了人物真情实感。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而桑娜则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表明了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反映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搜集当前的热点新闻,或者与亲朋好友进行沟通和交流,将过程以及自身的感受制作成幻灯片,在后续的课程中展示、分享自己制作好的幻灯片。通过真实的事件,获取真实的感受,能够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能让学生对情感有一个不同的认知和感受,从而逐渐建立正确的情感观念。
结语:综上所述,语文是一门具有独特思想、情感的工具,教师是情感教育的实施者,要想顺利的将情感教育渗透在语文课程中,就要改变教育理念和思想,顺应时代发展,了解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将应试教学观转变成情感教育观,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内心充满善良、感恩,弥补学生情感方面缺失,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梁宗.品赏细节 以情激情——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外语文,2021(09):72-73.
[2]邵美芳.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究——以《大禹治水》教学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12):42-43.
[3]杨晴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9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