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王清秀
[导读] 无论在学生时代的任何阶段,语文学科对于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同时学好语文也可以奠定学习其他课程的深厚基础。
        王清秀
        (湖北省咸宁市浮山学校 湖北 咸宁 437000)
        摘要:无论在学生时代的任何阶段,语文学科对于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同时学好语文也可以奠定学习其他课程的深厚基础。又因为语文学习并非一蹴而就,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积累的特点,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及认知特点来进行语文学科教学模式的改善,以助力小学语文授课效率的提升,带动学生素养的全方位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效率 问题 提高策略
1现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缺乏多样性
        当代信息技术在持续发展与创新的进程中愈发显现出自身价值,其广泛的应用价值也对教育业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然而,受大多数教师的固有思维及其他客观因素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价值并未得到充分体现,旧有的教育模式依然深刻影响着教育行业,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当前教学模式缺乏多样性的问题,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适当革新,通过激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致来使其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从而改善以往小学语文授课质量不佳的情况。
1.2教学核心目标不明晰
        小学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汉语的能力,通过对小学语文知识的把握来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基于此,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即由教师针对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特点来提出问题,这就可能出现学生因自身认知差异而无法把握答案标准的问题,影响其解读问题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育,使学生无法和谐地融入教师所设置的授课体系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教学核心目标,授课内容要避免与教学重点产生较大偏差,否则将导致小学语文课堂的质量不佳。
1.3学生的课外阅读未受到重视
        小学语文教学通常受课本内容所局限,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课外延伸内容较少,如果可以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丰富其课外阅读内容,使其善于积累生活中遇到的语文知识,那么将十分有利于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这不仅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利用自身知识积累来为学生进行课外延伸,也需要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习惯,以期在提升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时,也能够通过文学素养的深化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德育思想水平。
2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2.1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新兴教学设备也越来越实用快捷,教师可以考虑以多媒体为载体来改善传统沉闷的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学习情境。举个例子,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程《牛郎织女》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环节播放相关视频、图片资料来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思考其背后所蕴含的道理。

再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开国大典》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相关课件,课上通过多媒体来引入相关音频、文字和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般体味中国人民因新中国诞生而极其骄傲、激动的心情,加深学生对开国历史的感受与理解,这不仅有利于激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致,也对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颇有益处。
2.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尽管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程度不足,但也已有自我意识的萌芽。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不再一味要求学生必须回答出“标准答案”,不以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作为语文教学质量的唯一评判标准,而应意识到学生在语文授课中的主体地位,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传授语文知识,落实“人本”教学理念。同时,小学生受思维发展尚未定型的影响,普遍存在自制力较差的问题,容易受其他事物影响而无法全神贯注地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把控课堂进度,在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基础上,引导其养成科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逻辑思维方式,从而推动课堂效率的持续提升。
2.3布置合理的课后作业与拓展内容
        “学”与“练”合理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学生课后作业与拓展内容的布置不容忽视。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层次普遍较浅的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多样化、分层次地安排课后练习内容。如在学完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爬天都峰》后,教师可以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安排熟悉文章生字词、领会文章主旨的练习目标;对于语文基础中上等的学生,可以要求其模仿文章的行文思路,结合自己之前旅游的所感写一篇作文,借此来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切实提升自身文学素养。再比如在教授《少年闰土》时,可以让学生于课后阅读该文其他片段并写出读后感,借此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其学习主动意识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毫无疑问是所有课程中最具基础性的一门学科,不仅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也对中华优良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影响。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切实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及认知需求,结合新课标要求并联系实际生活,利用现代信息设备来丰富语文教学模式,同时关注学生的课后巩固吸收及课外拓展延伸情况,全方位综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助力语文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为培养具备高标准文化素养的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阳.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探究[J]. 魅力中国,2021(1):217. DOI:10.12294/j.1673-0992.2021.01.335.
[2] 兰小云. 多措并举,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 魅力中国,2021(3):139-140. DOI:10.12294/j.1673-0992.2021.03.212.
[3] 杨文宝.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 学周刊,2021(7):131-13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7.064.
[4] 刘清涛.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 科教导刊,2021(7):166-167.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3.068.
[5] 孙玉平. 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 魅力中国,2021(2):239-240. DOI:10.12294/j.1673-0992.2021.02.3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