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梅燕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初级中学 537117
摘要:数学学科是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对学生来讲尤为重要。初中数学的课程更能锻炼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而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不能及时摒弃较为落后的教学方式,导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
引言
传统的教育模式多是全班一刀切,成绩优异的学生感到课程进度慢,水平暂时较差的学生对课堂知识点会感到比较吃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分层教学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分层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重要体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生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要想分层教学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先要对学习对象,也就是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站在不同层次学生的立场上,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作业。在对学生划分层次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等综合考虑,并最终合理地分层。比如,教师可以将班级中学习成绩优异、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划分到A层,将学习自觉性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分到B层,把学习成绩差、反应慢、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分到C层。这里,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层次的划分不是固定的,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进行调整,这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推动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制订分层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自信
课堂目标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方向,其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状态,所以教师要合理制订教学目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为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最积极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制订分层目标,让分层目标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例如,以“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为例,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有序数对的知识点时,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透彻理解有序数对的基本概念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则可让他们在掌握有序数对基本概念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以保证学生接下来的自主学习能够高效开展;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让他们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自主探究如何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进一步强化他们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制订分层教学目标,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帮助他们树立数学学习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提升其数学学习效率和培养核心素养创设良好的前提条件。
三、明确难易,开展分层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环节,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前,需要备课充分,并在实际中做到真正的认真、细致,这样教学才能有依据。先对学生进行分层,制定好科学的学习目标后,就要教师开展备课,重点要落实对学生的基础差异性的关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备课也是有技巧的,教师做到提前准备,精心设计备课的内容,进行分层备课。对A层学生,要强化培养其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对B层学生,要注重提高其基础知识掌握和数学技能培养;对C层学生,要保证其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一课时,先对学生分层,在完成学生分层之后,需要再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A层学生要对其集合推理的方法进行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B层学生的要求相对低一些,需要掌握利用全等的方法证明“等角对等边”,并应用它解决一般几何问题;C层学生要正确区分“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的关系,正确应用“等角对等边”来对简单的几何问题进行解决。在过程与方法方面,A层学生要通过推理,提升逻辑推理能力;B、C层学生要在实践中进行推理,对“等角对等边”进行验证。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培养探究意识及探究能力。
四、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初中数学的学习难度较大,对于在小学数学基础没有打牢的学生来讲,学习初中数学的效率较低。而针对这个问题,数学教师应该有足够的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加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并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能够在完成教学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设计。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初中数学的课堂学习中。能够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加入不同的问题,或者在课堂中让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学习,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的组长,每个组员的分配能够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的划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当中加强学习。这样的模式可以让数学课堂氛围得以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带动起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五、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分层
课堂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巩固新知识、拓展知识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理应引起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在完成课堂新知识的学习后,课堂练习活动能够让他们获得进一步的提升。而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优异,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能打破思维的禁锢,让他们获得思维的拓展。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任务,以便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对于A层学生,教师应在教材原有基础上设计一些难度比较大的练习,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B层学生,教师可提供一些难度一般的习题,让学生在对所学知识充分掌握的同时,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了解到数学的价值;而对于C层学生,其课后作业应紧紧围绕教材基础知识,以免给他们带来过多的心理压力。这样一来,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六、分层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察和判断的过程,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评价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快速接受知识。教学评价尽量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多以委婉和鼓励的语气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出的教学评价也应分层化,深化分层教学模式的效果。例如,第一类学生:避免评价使学生自满,使学生提高对于自身的要求,促使学生进步;第二类学生:给予鼓励,增强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第三类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有学习兴趣和上进心,促进学习的效果;第四类学生:多叮嘱学生,让学生感到温暖,在课堂上有参与感,不在学习上掉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不管是学习基础还是理解能力,或者是学习习惯等,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教师针对这样的问题,要正视自己的教学责任,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并且能够正视学生的个体发展,设计分层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引导者,从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这种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的教学方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其积极思考,进而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裴利纳.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12):115.
[2]关桂芬.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尝试[J].文理导航(中旬),2019(05):5+8.
[3]陈兆波.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模式策略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9(12):51-52.
[4]陈霞.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探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04):16.
[5]潘敏舫.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探析[J].科普童话,201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