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中小组合作模式探讨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高炎
[导读] 本文将从高中化学实验的角度切入,说明在教学中如何保证小组合作模式的效能得以发挥。

        高炎
        吉林省集安市第一中学    134200

        摘要:合作共赢是目前社会中普遍认可的一种通往成功的方式,单独的个体所具备的能量十分有限,加之每个人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差异使得在处理问题和寻找通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状态有所差异,因此教育领域的发展同样要注意到这一方式引入的必要性,从而借助小组成员的力量,达到知识内化和能力养成的目标。本文将从高中化学实验的角度切入,说明在教学中如何保证小组合作模式的效能得以发挥。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小组合作模式
        引言: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开展实验活动多为教师大包大揽,限制了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袤的自我展示平台。但由于高中阶段的知识难度较大,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具备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学生独立处理稍显困难,因此可借助小组合作模式,解决依靠一己之力难以处理实验突发性事件的问题。
        一、合理划定小组,成员优劣互补
        每名学生所处在的教育环境有所差异,家庭教育的多样化使得其所表现出的个人性格和特点具备着独特性的特征,如何将学生的能力发挥出来是困扰教师的常见问题。这就要求在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过程中首先合理划定小组,根据事先对学生的观察和预习的结果合理划分小组成员,达到优劣互补的效果。一般在同一小组中要兼顾领航人、记录员、操作员等身份,需要教师根据实验的难度和每个同学的能力为其设定相应的身份,也可仅通过设置领航人、组内自荐的方式完成其他组员分配的任务[1]。
        例如,在开展粗盐提纯的实验中,因此实验的操作难度较低,教师可仅仅为每个小组设定组长,由组内的各个成员自我举荐作为操作员、现象记录者和后续的报告员等。此实验中教师要将“一贴、二低和三靠”的要求予以内化,采用实时提问或者阶段性检查的办法,查看每个小组实验开展的具体情况。对于操作员而言,其是实验成败的关键,重点注意玻璃棒和滤纸的使用方法,在溶解完粗盐后,要搅拌均匀,经过几次过滤,观察烧杯中收集的液体的澄清程度,以此为蒸发奠定基础。
        二、适度参与实验,及时指点迷津
        教师的身份应当随着新课标的要求和教育大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要一改往日对实验操作的限定形象,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小组合作开展实验活动期间,要能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实验中,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上和理解上的问题,从而启发性的提出处理意见。

高中化学实验开展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其中要培养其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作为助推者,适度指点[2]。
        例如,在上文提到的实验中,学生可能会因从操作的失误,造成滤纸破裂、过滤不够完全的问题,此时教师要引导该小组从其所产生的问题的入手,分析可能造成此问题的原因,从而依据记录员对于实验的记录来确定问题产生的真实原因。比如,一些小组在实验中发现烧杯始终无法承接到十分澄清的液体,经过成员间的讨论,分别从滤纸是否湿润、是否满足二低和玻璃棒、滤纸和漏斗颈部与烧杯间是否靠拢加以分析,从而确定滤纸与漏斗间存在着空隙。而后,提出问题:经过过滤后的液体,其是否已经算作提纯后的最终结果?学生在组内激烈讨论,说明蒸发的必要性,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无需垫放石棉网,直接对其进行加热,期间观察学生是否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如若发现及时提醒,并关注每个小组蒸发皿中所产生的固体,在需要停止时同样要采取提醒的办法,真正意义上参与到与学生间的交流中。
        三、开展报告活动,注重知识整合
        在实验基本完成后,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报告本实验的开展情况,说明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给出的解决方式,通过开展报告活动,引导各个成员在潜移默化间整合所应用的知识,同时促进其能力的提升[3]。
        例如,在粗盐提纯后,要进入到检验离子的阶段,此阶段要求学生自行选择检验的流程,并在不引入其他杂质的基础上,除去食盐中的硫酸盐、氯化钙和氯化镁。学生已经能够利用离子证明有离子的存在,除杂的原理是:向收集的液体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出现沉淀后,静置一段时间,而后过滤,采用同样的方式依次加入氢氧化钠、碳酸钠,过滤沉淀,最终滴加适量的盐酸,可以观察到产生了气泡,在不产生气体后对溶液开展检验酸碱性的实验,达到中性说明除杂彻底。在小组实验结束,要求每个小组将最终获得的液体或者晶体呈递,说明该小组在此实验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其他成员予以补充,也可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说出其中值得借鉴和仍需优化的步骤,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展开可应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根据学生的化学素养和个人性格合理划分组别,从而为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并且要适度参与到与学生间的讨论中,及时说明该小组在操作等方面的问题,给出优化意见。最后,注重实验反馈,采取报告的方式,重现实验场景,由此保证知识的整合效果。
        参考文献
[1]斯国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56.

[2]姚欣.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D].伊犁师范大学,2019.

[3]林梅.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名师在线,2019,03: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