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目标,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陈亚军
[导读] 学习数学知识,为的是以后的生活、工作能够使用。小学时期,学生的学习经历,启蒙了其思想,学生渴望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陈亚军
        江苏省涟水县方渡中心小学      223445
        摘要:学习数学知识,为的是以后的生活、工作能够使用。小学时期,学生的学习经历,启蒙了其思想,学生渴望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活动合理设计,合理迁移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与效率,提高学生知识学习效果。
关键词: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前言:数学教育经常能够听到一些教师抱怨,自己明明刚给学生讲过,但是学生考试时候就是不知道怎么做。还有一些教师表示,自己出的习题明明跟例子相比,只是简单的变动了一些数据,学生就会陷入不知所措的问题。以上问题,和教师只在乎知识讲解,没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有关。学生不具备知识应用、转移和迁移能力,无法与时俱进,满足当代教育要求。数学教育中,需要教师重视学生数学知识迁移素质培养,其具有长远教育意义。
一、重视基础奠定根基
        小学时期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表现出对基础知识教育足够重视度,使用灵活科学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打好知识基础,为后续灵活使用知识以及迁移知识奠定根基。此外,在讲解基础知识的时候,充分利用例题是非常好的方式。教师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学生在训练中,逐渐掌握了定理和概念,对学生迁移能力培养有显著帮助。
        比如在学习小数除法知识点的时候,这部分内容是对除法知识的延伸,教师教学中需要引导,让学生衔接新旧知识关系,让学生根据小数知识、整数除法的规律和概念,对已知经验进行总结,巩固旧知识温故知新。随后配合变式习题,引导学生训练和学习知识,实现知识有效迁移[1]。
二、变式教学培养能力
        所谓变式,说的是变转问题样式。以不同视角、条件和结果变式数学题,融会贯通各个知识点,能够增强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和知识理解,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和探究能力。
        如百分数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用变式训练方法,锻炼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第一个问题,某地准备种植20亩玉米,不过实际种植了35亩玉米,请问玉米实际种植的土地大小为原先的百分之多少。
        第二个问题,某地准备种植20亩玉米,不过实际种植了35亩玉米,请问原先准备种植的土地大小为现在的百分之多少。
        第三个问题,某地准备种植20亩玉米,不过实际种植了35亩玉米,请问玉米实际种植的土地大笑比原先设计的大小多百分之多少。
        通过变式训练的过程,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三、训练概括能力达成迁移学习目标
        影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众多因素中,概括能力不容忽视。学生知识概括能力越厉害,学生思维越活越,能够让学生顺利掌握与理解知识点,走进知识背后。在实践中,获得完美的知识迁移效果。学生需要掌握与具备知识迁移和概括能力,才能顺利迁移思维,达到学习要求[2]。


        分数知识中,化简和通分都是很重要的内容。教师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多长时间独立化简,并总结规律。教师可以交给学生各种题目如0.4比0.5 4/5比2/3。学生在化简中总结知识生成概念和理解。学生在实践中明白了化简的有效思路。
四、合作学习迁移知识
        高质量数学教育并不单纯是教师和某一名学生高频率精彩互动,而是教师与所有学生展开思维碰撞与交流,提高学生知识探索欲望和能力。课堂教学期间,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合作学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依靠团队力量,完成知识迁移目标[3]。
        百分数知识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合作学习方法,走进银行,搜集储蓄知识。
        教师提问学生:大家了解储蓄知识以后,有没有人愿意说一说调查结果。有的学生此时会说自己调查了银行存款利率。有的学生说知道了银行存死期和活期利率不一样,还有学生说存款时间越久得到的利息越多。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合作的自主研究,营造活跃气氛,走进知识背后。用自己调查得到的资料和结果学习知识。学生在习题学习中,能够顺利迁移知识。
五、同类型知识比较迁移
        小学时期数学知识的呈现,为螺旋上升。先以整体角度学习某些知识,之后慢慢分化细节。比如低年级时候学习整数的加减,中年级学习整数乘除,高年级学习小数分数知识点。其实这些知识的呈现有特定的规律。学生合理迁移知识,对学生由点及面学习有很大帮助。学生通过比较思考,能够深刻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比如在小数加减法知识的学习中,遇到了6.37+2.5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加减法知识的时候,有什么说法。此时学生说,个位数对着个位数,十位数对着十位数。此时教师引导,那么我们在计算小数的时候,是否也可以用这一方法。这时候,学生将小数点相对齐,之后将整数对齐、分数对齐进行计算。学生解题中,顺利掌握了计算方法和技巧。
六、凑十破十唤醒经验
        解答数学题中,掌握灵活的技巧对提高学生解题效率和能力有很大帮助。比如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264-56-54,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凑十法、破十法技巧。此时学生瞬间形成了学习兴趣、解答兴趣。
        教师提问学生如果我们要解答34-6,有什么简单的技巧吗。此时学生回答,可以将式子变成34-4-2=30-2=28.也有学生说,可以30-6+4=28,还有学生表示,34-10+4.以上技巧是学生平时为计算经常用到的,所以学生十分熟悉,不论是破十还是凑十,都是简便计算的方式。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灵活使用,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此时教师让学生说264-56-54怎么解答,学生就会集思广益,说可以264-50-50-10,也有的说可以264-60-60+10。学生灵活的学习,充分掌握了技巧,展现了知识迁移能力培养意义。
结语:小学时期是学生能力培养关键阶段,教师必须予以学生的知识迁移素质培养足够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与成长,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与学习能力。新课改视角下,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需求,按照数学的学科特征,用可行合理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知识迁移水平,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道吉草.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创新性设计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103-104.
[2]娘毛加.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169-170.
[3]张春燕.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183-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