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兴文张画花
合肥一中教育集团北城分校 庐阳高级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改革,社会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也愈加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对于高中化学来说,其学科素养指的是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以及实践探究与创新意识。而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够影响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实际生活,并能对社会科技、尤其是核心科技、卡脖子技术等领域起着积极的作用。因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因此学习能力技术等方面的提高,需要教师融入贯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 新教材解读与教学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新教材的解读
首先与旧版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知识系统逐渐转变为对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学习,例如周期表中第VШ族在新版教材已经合并在副族之中,烷烃也不仅仅是链状,环烷烃也进入了烷烃的家族,比例模型也被充填模型替代,使之更加完整合理化。这促使教师针对新的教学内容开展新的的教学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新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其次,必修与选择性必修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进行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进而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整个化学学科的学习和理解,拓宽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并且能够为对化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积累必要的化学知识。再次,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以课程的教学为中心,进而忽视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探究和创新。因此新教材的教学实现了将学生作为学习中心的意识。由此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的提升,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教学措施
(一)模型认知与多媒体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化学中的概念大部分都是抽象的,是触摸不到的,这就给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探究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模型认知与多媒体技术深度融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时可知,原子、分子、离子等是微观抽象的概念,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并且距离实际生活十分遥远,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无法深刻理解。但是通过视频和模型认知相结合,就能够让学生清楚直观地了解到其结构以及组成,由此拉近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同时视频的讲解也能够让学生清晰的感受到物质之间的组成和连接方式,并通过学生对于模型的操作和研究,能够促使学生进行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并能够因此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二)教学贴近生活,服务生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化学存在于生活的之中,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却很难将化学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资源充分的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化学知识来之生活并服务生活,学习化学就是更好的提升生活,环境保护、绿色化学,“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理念,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提升与升华。
例如:在讲解《硫及其化合物》这一篇章时,通过对硫的讲解,知道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有害有毒气体之一,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变化。酸雨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
酸雨是煤炭、石油以及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反应而生成的。酸溶解在雨水中,降到地面即成为酸雨。酸雨不仅污染水域,还能影响树木的生长;破坏土壤,危害农作物;破坏城市建筑物、机器、桥梁;腐蚀名胜古迹及雕塑。进而引导学生加强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和使用绿色化学的环保意识。并通过酸雨对于建筑裁量等损坏的实验,让学生能够清楚的感知到化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继而由此促进学生使用绿色化学意识的提升,所以在火力发电的时候,我们要进行脱硫,在过年过节之时,严禁烟花爆竹燃放,保证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宜居,让人民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
(三)注重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
化学的知识以及现象都是依靠实验得出的结论,而化学实验的开展可以让学生近距离的进行对于实验想象的观察,进而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程度。此外,通过化学实验的开展,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对于实验的探究,进而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金属材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于铝和氧化铝的性质及转化的实验探究,通过学生进行对于实验的操作,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铝以及氧化铝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对于氧化铝的深入探究,由此能够让学生了解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之下会发生改变,并能够通过不同的化学实验中总结出物质变化的规律以及特性。并且通过实验以及化学方程式可知,无论物质怎样变化,其中就是守恒的,进而由此能够促使学生养成变化观念以及平衡思想。
(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意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其中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来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进行《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分发给学生,然后让学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对于本节内容的实验探究与学习。并根据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设计相关的化学实验,并进行不同现象的预设和对于实验的优化,在小组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及时的进行对于实验现象的记录和总结。通过对于化学实验的探究,学生不仅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还能够促使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的精神,并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并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成绩的形成,进而达到更高的社会担当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参考文献:
[1] 欧阳志斌. 高中化学教材"化学与职业"栏目的解读与使用[J]. 中小学教材教学,2021(3):14-17.
[2] 陆真,林菲菲,张怡天,等.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情境教学现状的反馈与思考——来自江苏新课程实验区的调查报告[J]. 化学教育,2008,29(12):45-48. DOI:10.3969/j.issn.1003-3807.2008.12.015.
[3] 严文法,张瑶,李彦花. 情境视角下的新版普通高中化学教材解读——以人教版必修为例[J]. 化学教与学,2020(8):8-12.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0.08.003.
[4] 师灵娜. 教材插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人教版化学必修教材为例[D]. 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8.
[5] 宋丽娜. 化学新教材中课程理念的解读研究[D]. 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8. DOI:10.7666/d.y134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