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之所见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易利明
[导读] 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情境,及时呈现教学的本质内容,精简非本质的内容,使整节课显得既厚实又简约。

        易利明
        广西省柳州市柳南区实验小学

        【摘要】: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尊重这个学习起点。纵观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可以找到一明一暗两条主线:一条是数学知识,一条是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情境,及时呈现教学的本质内容,精简非本质的内容,使整节课显得既厚实又简约。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

【正文】:
        新课程改革以来,关注“原汁原味”的数学味课堂,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教学”一词,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提起。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他们既学得轻松,扎实主动地习得知识与技能;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数学常态课要追求有效,就要做到精心准备,构造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即“精于心,简于形”。
一、充分准备——“精于心”
        1、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必须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1],教学才是有针对性的,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才能使课堂变得更加和谐有效。例如:在教学质量单位时,由于学生在生活中习惯了用“公斤”、“斤”来计量物体的质量,所以对于“千克”、“克”等质量单位的理解也就缺乏经验支撑。[2]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中的差异性,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沟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理解。
2、要关注教材中潜在的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阶段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可以找到一明一暗两条主线:一条是数学知识,一条是数学思想方法,[3]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看明。小学阶段涉及到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常用摆图片、放小棒、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用图形来代替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又如“转化”的思想,在学习平面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平形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都用到了转化的思想。在教学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就让学生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从而抓住事物变化的本质所在。小学阶段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还有很多,如“对应”的思想,“符号思想”等等。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4]
3、要事先研究课本及作业本中的习题。
        除了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及吃透教材编写意图之外,研究课本及作业本中的习题也显得很重要。一方面,有些习题比较开放,教师不先研究,到时临场发挥,很容易考虑不周,另一方面,教材上习题的编排有时自己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地进行补充、调整,以更好服务于教学[5]。
二、朴实有效——“简于形”
1、教学内容呈现——简单厚实
        课堂上要创设恰当的情境,及时呈现教学的本质内容,精简非本质的内容,使整节课显得既厚实又简约。[6]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一课时,出示货车过天桥的情境,马上抛出问题:“这辆货车能过天桥吗?”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直入课题,学习小数的加减法。这样做,既省时,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可围绕“怎么产生”、“是什么”、“有什么用”等三条线索,抓住核心问题,直击本质。

[7]
2、教学环节安排——简化自然
        任何的教学环节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因此,在课堂上更要关注环节安排的有效性。[8]在导入环节中,例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时,可直接揭示:“像这样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你有办法求出它的答案吗?请你试一试。”同样,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让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同时,教师要适当进行引导,使学生的探究真正起到效,而不是流于形式。
3、教学语言表述——简练流畅[9]
        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果能够言简意赅,简要流畅,就会给人以明亮清澈的透明感,学生也会心旷神怡。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自己的语言,会生怕学生听得不懂,不厌其烦地讲一遍又一遍,或者教学语言十分随意,往往不能切入正题,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磨练教学语言,使之走向高度凝练、成熟。
  4、教学媒体使用——简单实用
        对于教学媒体的使用,要恰当使用。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显得很有必要,直观、形象,印象深刻。又如《平均数》一课时,教师没有选用多媒体,而是用实物演示教学中“移多补少”的方法,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理解“移多补少”这种方法。[10]
5、课后作业布置——简练及时
        在常态课上,没有适当的作业时间是不现实的。因此每节课都要做到留下十分钟给学生做作业,留给学生一个消化、吸收、应用的过程,做到了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作业本上有些难一点的习题,要做到精讲,让学生轻松地完成作业。
        总之,“精于心,简于形”,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更扎实、更有效,我们的学生才会觉得更轻松、更愉快!
【参考文献】:
        [1].李成军, 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 家长, 2021(15): 第48-49页.
        [2].周皓,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 家长, 2021(15): 第163-164页.
        [3].刘治诚,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生活化. 江西教育, 2021(15): 第63页.
        [4].黄若一, 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及方法探究. 考试周刊, 2021(43): 第75-76页.
        [5].黎志杰,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途径思考. 考试周刊, 2021(43): 第81-82页.
        [6].潘徐丽, 情思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文理导航(下旬), 2021(06): 第37+45页.
        [7].彰继华,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理导航(中旬), 2021(06): 第6-7页.
        [8].邱月亮, 关于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几点建议.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1(05): 第4-7页.
        [9].袁福音, 探讨小学生数学图表信息阅读能力提高策略探究. 知识文库, 2021(12): 第37-38页.
        [10].张健, “数学文化”选修课程的设计与思考. 中学数学月刊, 2021(05): 第48-49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