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单元整合”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许亚东
[导读] 本文在对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当中单元整合的具体应用加以分析的基础上,对单元整合期间需避免的一些问题展开探究,希望能为实际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许亚东
        江苏省涟水县黄营中心小学   223473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对儿童数学方面的核心素养加以培养属于一项重要目标。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之下,多数教师采用单一形式的教学方法,这样难以突出儿童具有的主体地位,无法引导儿童进行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基于此,本文在对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当中单元整合的具体应用加以分析的基础上,对单元整合期间需避免的一些问题展开探究,希望能为实际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单元整合

        前言:数学素养含有知识技能、学科方面的价值观念以及关键能力这些内容,这是儿童对问题进行理性解决的能力表现。对儿童数学素养加以培养,需将符合新课改具体要求的数学教材当作教学内容,将单元当作蓝本,把体现出单元具有的核心价值的一些话题当作线索,对其进行整合以及串联,进行教学实践。同时,教师还需把各个单元具有的价值特征当作依据,站在现实意义以及方法论这些角度重新构建教学思路,进而促使教学效率有效提高。为此,对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当中单元整合的具体应用展开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当中单元整合的具体应用
(一)重新构建学习材料
        对教材进行编写期间,需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思维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并且着重强调提升儿童知识记忆以及应用水平。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当中,同一个教学部分通常被划分成难度不同的内容,安排在几个不同的年级,让儿童逐渐适应,渐渐提升难度。然而,在此过程之中,一些儿童因为此种分块形式,难以把前后知识进行有效联系,只能对知识进行僵化理解,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整体把握。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期间,数学教师需对教材进行深入了解,在备课期间对知识点进行认真研究,对学习材料重新进行构建,把一些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而帮助儿童对所学知识进行整体把握。
(二)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儿童对所学知识进行整体把握
        进行单元整合期间,思维导图属于重要工具。进行单元整合的主要目的是让儿童在同一概念基础之上衍生出一些新概念以及新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整体把握,对各个单元间具有的内在联系进行把握。为此,对基础概念和其衍生出来的知识框架进行梳理变得非常重要。只有具备清晰明确的教学体系,才可对单元内以及单元之间的内容加以有效整合。进行内容整合期间,思维导图可以发挥出积极作用。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儿童对零散化以及碎片化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把握[1]。因此,思维导图的应用和单元整合之间是相辅相成、殊途同归的。对单元整合这种模式进行运用期间,数学教师需带领儿童进行知识梳理,对思维导图进行运用,通过发散思维找出知识之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对单元知识进行整体把握。除此之外,还需激发儿童探寻知识之间具有的内在联系的欲望,鼓励儿童通过小组形式进行探究以及讨论,有效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创设活跃轻松的教学氛围。


(三)整合习题,有效培养儿童的关联思维
        在小学时期,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除了让儿童对基础概念以及基础知识进行掌握之外,同时还需着重培养儿童借助数学知识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完成概念教学以后,儿童需要通过问题解答对所学概念进行内化以及巩固。在过去,课堂练习主要是教师进行例题讲解,儿童对对应题目进行练习,之后教师进行批改,修正儿童答案。在复习以及巩固阶段,数学教师对习题进行设计之时,需充分考虑和教学内容存在关联的单元内容,同时对这些内容进行搜集整理,打破教材习题限制,对单元当中的习题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这样一来,可以促使儿童在习题整合期间对单元当中包含的相似知识进行有效区分,对统一单元当中不同知识进行组合运用,借此解答问题。然而,在此过程之中,数学教师应当对习题难度进行注意,注重循序渐进[2]。同时,教师还需对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模式进行运用,增强儿童在课堂之上的参与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做到逐层递进,帮助儿童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促使儿童对知识之间存在的关联进行感受,有效培养儿童关联思维。
二、单元整合期间需避免的一些问题
(一)知识零散,难成体系
        进行单元整合期间,数学教师应当把存在联系的同类单元内容加以整合,切勿为了进行单元整合,把不成体系、零散的数学知识进行生组合。这样一来,除了会增加儿童负担之外,同时还会导致儿童错误理解单元整合的具体含义以及作用,难以实现单元整合的具体目标。针对儿童而言,进行单元整合存在较大苦难那,假设无法让儿童感受数学知识具有的体系性以及整体性,会导致儿童思维缺少逻辑性,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这与单元整合的初衷是相悖的。
(二)中心不明,重点模糊
        对重点内容进行把握,突出中心,这是单元整合期间的一个重要原则。进行单元整合期间,需要明确重点,把重点内容当作整合期间的线索以及坐标,衍生出相应概念以及应用。单元整合之时,教师需将重点放到新知识之上,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由于儿童无法对重点内容进行准确把握,假设不对课堂重点进行突出,儿童会对重点内容进行混淆,无法对新知识进行准确理解以及把握[3]。进行复习期间,数学教师需站在整体角度对重点内容进行把握,将此当作坐标系以及重点内容,整合和其存在关联的知识内容,促使儿童形成把重点内容当作中心的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进而帮助儿童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结论:综上可知,把单元整合和教育实践进行结合,在课堂教学当中对单元整合加以有效运用,可以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发挥出单元整合具有的优势。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对单元整合进行运用,需重新构建学习材料,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儿童对所学知识进行整体把握,整合习题,有效培养儿童的关联思维。在此期间,应当尽量避免出现知识零散,难成体系,中心不明,重点模糊,忽视思维,只重教学这些问题,这样才可促使教学效率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雨翔.单元整合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J].教育界,2020(23):23-24.
[2]闫红,张仰勇.大观念下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设计——“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单元整合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0(02):55-57.
[3]吕玲玉.单元整合,有“备”无患——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方法探究[J].知识文库,2019(22):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