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静玉
蕉岭县人民小学,广东 梅州 514100
摘要:对于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德育工作是重中之重。由于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所以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十分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基于此,在这一阶段,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注重德育工作的开展。基于此,本文将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探析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工作方法;有效途径
1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剖析
1.1 忽视德育教育
有些小学班主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一切的标准,因此想方设法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至于无暇顾及德育教育,长期如此,德育教育在班主任的心目中就不复存在,忽视德育教育的状况就此形成。也有的班主任认为开展德育工作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利用这些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练习题等。班主任如此忽视德育教育,不但会对小学生的心理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还会严重阻碍素质教育在学校的大力推广,需要及时加以改正。
1.2 忽视周边环境的影响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也非常大,再加上信息网络的普及,社会上一些不良的理念、习惯,正在潜移默化地对小学生进行着各种影响,这也使得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难度大大提升。而小学生自身的意志不够坚定,心智发育不够成熟,特别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若仍采用以往的成绩考核的方式,就会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班主任需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环境、人文信息、价值观、生活习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从而确保学生接受正确的学习习惯和价值理念。
1.3 德育工作的方式较单一
小学生由于所处的年龄较小,对一些德育方面的知识不能够理解体会,这就给当前的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而班主任在课堂开展德育教学时,也并没有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内容进行选择性的教学,只是一味地按照课本进行讲解,小学生本来就对纯理论的德育教育理解有困难,再加上班主任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毫无学习的兴趣。还有的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不注意方式方法,只采用较为单纯的批评教育理论,导致部分学生不能接受,德育工作的效果不理想。
2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2.1 强化行为养成教育
学校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完善日常评比机制,选出优秀班集体并突出其示范作用,引导学生规范行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在营造校园氛围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发挥自觉遵守文明规范的作用,形成责任意识。为了有效增强德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应当在醒目的位置悬挂校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形象地接受德育。此外,学校应当深入开展养成教育,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从小事抓起。班主任要注重言传身教的作用,强化小学执勤工作的开展,在校园内建设文明礼貌一日行为制度,完善考核评比机制,定期选出文明班级并进行表彰。学校要奖励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让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道德素养。
2.2 适当利用竞争机制与合作机制
科学合作与正确竞争是德育中的重要元素。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与技能水平是基础性的教育内容,而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德育的基础所在。班主任将竞争机制与合作机制融入班级管理中,是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果,使学生感受到民主、公平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首先,竞争机制可以运用至课堂教学、班干部选举等多项环节中,使学生充分体会竞争元素的重要意义。
另外,合作机制的运用是开展德育的有效方法,班主任可以将合作机制与班级实践活动形式相结合,从而提升实践活动开展效果,同时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以及综合素养。除此之外,班主任可以利用创新思维,将竞争机制与合作机制相结合,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德育学习效果。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适当运用竞争机制与合作机制,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2.3 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并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贯穿思想道德教育。从纪念日和传统节日角度出发,将各个重大事件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并组织开展丰富的道德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推动小学德育工作开展。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以环保节约、民族精神、节日民俗文化等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在学生生活中渗透德育,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以及遵纪守法的意识。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够形成保护生命、尊重他人等良好的思想品德,激发学生的潜能。此外,德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祖国和家乡的巨大变化,以此萌发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自觉投入为祖国、为家乡奉献的活动中。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在劳动节、国庆节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体会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团结统一的精神,引导学生做一个文明使者,保持感恩意识、仁爱之心,从而善待他人,并积极将这些意识落实到行动之中。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同学入手,使学生在榜样身上学会承担责任。在小学内部开展实践活动,也能够让学生形成责任意识。班主任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2.4 提升班主任综合素质水平
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与班主任接触的时间更多,同时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榜样,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班主任要发挥自身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而达到较强的教学效果。首先,班主任的综合素质要体现在与学生沟通方面,交流是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期间,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沟通方案,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亲和力,从而达到较强的交流效果。另外,班主任同样要注重不断学习和探究,综合其他教师的优势特点不断完善自身综合素养。同时班主任要加强学习,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搜集更多与德育相关的知识内容及具体实施方案,将其完善地运用至班级管理中,从而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强化德育效果。因此,提升班主任综合素质水平是开展德育的有效方法。
2.5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尤其是德育工作的开展,若失去沟通了解这一关键所在,德育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同时小学生年龄小,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的言行缺乏一定的抵抗力以及鉴别能力,长期如此,小学生的价值观就会扭曲,最终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鉴于此,班主任应在日常生活及教学中,对每位小学生的动态进行准确的关注了解,一旦发现有的小学生行为、语言以及情绪方面有所变化,要尽快了解到导致变化的原因,并及时对小学生的错误言行进行纠正。而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不能对小学生大吼大叫,更不能满口粗话对学生进行羞辱,而是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让其真正意识到自身错误。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在德育教学中多多组织课题讨论,如社会中的一些热点话题,听听小学生心中真实的想法,此时班主任可以一名学生身份参与讨论,达到与小学生多沟通交流的目的。
3 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班主任要意识到这一点,并充分利用一切能够为德育教育服务的资源,以小学生为中心,在采用多种有效策略的同时积极创新德育教育活动,最大程度激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兴趣,最终为推动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生提供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1]冯雪飞.浅谈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求知导刊,2021(11):77-78.
[2]周筠.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知识窗(教师版),2021(02):24-25.
[3]李维新.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探析[J].考试周刊,2021(0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