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师生互动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舒文娟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行不断深入,各学科教师不再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舒文娟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行不断深入,各学科教师不再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地理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内容结构复杂且涵盖的范围广,学生学习会感到吃力,需要教师立足于核心素养的理念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合作,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互动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互动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教师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下只会对学生进行“填鸭式”地教学,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地理的兴趣,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展现,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想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能够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地理教师若想基于核心素养下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就必须了解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围绕其中的内涵增强师生互动,展开地理教学。地理核心素养有四点内容,分别是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就是学生对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所具有的价值观,地理实践力就是学生在实地考察等地理的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能力,综合思维是学生对于地理学科内容的学习思考能力,由于地理是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思考时需要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区域认知则是学生对区域性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后获得的思维能力[1]。将这几点内容展开来讲,教师在教学时除了正常教授知识外,还需要给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研究地理、分析地理的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互动教学策略
(一)创设师生能够互动的情境
        情境教学是教师之间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地理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积极思考与研究。地理教师若想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就需要创设能够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学科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要联系生活实际,以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或者生活场景来创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学习中,学生在情境中可以感受到地理知识的有趣实用,从而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与掌握地理知识,能够将地理知识有效应用在生活中的问题里,以此提升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一章节内容时,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出去旅游的经历,比对旅游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然后教师在对此进行补充说明,学生在回忆思考及对比中便能够轻易的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概念。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踊跃思考回答问题,还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了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
        另外,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还要注重素材的选择,情境素材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选择素材是可以选择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或是自然灾害,也可以是相关的电影视频等,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难以忽视的真相》这部关于气候变化的电影片段,以电影片段中戈尔为保护世界环境做的努力为切入点,来讲授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如果不做这些努力的后果是什么等,从而让学生形成人地协调观,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地理学科较于其他学科的综合性更强,实践探究的活动也更多,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提前预习地理知识,还要在课上与教师、学生互动交流学习成果,由此学习压力便会变得很大。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能够将学生与教师连为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则需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这样的方式中共同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习与实践能力,在提升核心素养的同时可以加强与其他同学、教师的互动。

教师在划分小组时不能任由学生自由组队,这样只会导致小组结构不完整,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探究的效率也便不会高,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个性特点来合理划分小组,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探究学习中,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指导,也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谓是一举多得。例如,在教师教学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时,就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问题研究”模块,让学生围绕“我的家乡怎样发展”这一主题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除了让学生们查阅相关的资料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每个人自身的优势,与小组成员利用学习到的知识共同探究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进行实践活动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能力分工进行实践活动:体能好的学生可以一起走访调查,询问当地人民对于家乡发展的建议与畅想:计算机水平好的学生可以一起在网络上收集信息,将收集到的信息整合制作成表格等。教师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月熬得住都进行相关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充分展现自己,在提高生生互动的同时,可以加强与教师的互动,还可以提升地理实践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巧用信息技术
        高中地理学科有许多知识内容是不能靠图片和文字直观说明的,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思维来在脑海里转换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巧用信息技术,用多样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教师若是沿用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互动教学便无法顺利展开,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多样化的地理教学,能够有效的形成开放式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够增强师生的互动交流。
        教师若想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地理教学与学生互动,就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情况,传统掌握学生情况的方法大多是日积月累的观察或询问,但是这一方式需要耗费教师很大的时间与精力,效果也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利用相关可以收集学情数据的工具,比如智慧课堂,从而可以准确掌握全部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需求,然后教师能够根据这些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对师生间更深入的互动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利用智慧课堂这类收集学情数据的工具来提前掌握学生的信息,明确之后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教师掌握学生的情况后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而翻转课堂便是极具代表性的新型教学方模式,它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用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有着短小精悍、快速方便的特点,教师采用这一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自学完当节课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中能够留有极大的空间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给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学习能力,也能够充分提升综合思维,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师教学《人口的变化》这一章时,内容中含有“人口迁移”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智慧课堂软件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然后在学生完成预习作业后便可以通过智慧课堂提供的数据了解学会说呢过的学习情况,就会发现学生对于“不同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这一知识点存有疑惑,了解不全面,在后续的翻转课堂中就要着力让学生探究这个知识点,其他知识则可以缩短教学探究的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与教学效率,提高了师生互动的有效性[2]。
(四)注重教学反馈
        师生互动教学不仅是为了让教师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还为了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能够更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与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重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想法,充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还要注重教学反馈,重视教学反馈的及时与准确。教师在与学生互动完后可以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学习情况,及时转变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或是在学生完成的地理作业中给予鼓励,或是一对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加强互动[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师生互动是高中地理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手段,这一手段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学习及心理情况来实现。教师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共同努力促进师生互动教学目标的实现,推动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着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共同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彭武军.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文理导航,2021(4):55-56.
[2]姜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互动式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21(5):2-3.
[3]王忠祥.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互动教学之我见[J].中华传奇,2019(33):0049-00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