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会娟
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517000
摘要:在旅游地理教学中联系本土旅游资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是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也是落实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举措和途径。
关键词:本地旅游资源;案例;
从近几年的旅游地理考试命题来看,主要考察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成因、开发条件的评价;旅游活动规划与线路选择;旅游发展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试题多以图文材料形式出现,信息量较大,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要求较高。
本地旅游资源以本地资源为载体,展示本地地理事物和现象,既直观又贴近生活。在高中旅游地理教学中,若能很好的将本地旅游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能理论联系实际,又能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 探究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也是落实培养地理学核心素养的举措和途径。
一、河源市地理特征简介
河源的地理位置:河源为广东省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东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邻惠州市,西连韶关市、惠州市,北与江西省赣州市交界。
河源的交通:河源市是京九铁路进入广东省的第一座城市,又是广东省拥有铁路最长的市;铁路有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规划中的赣深高铁(京九客运专线)在境内设有河源东站、和平西站、龙川西站、蓝口西站。国道有205国道、105国道贯通本市,开通高速公路分别有广河高速公路(S2)、惠河高速公路(G35)、粤赣高速公路(G4511)、梅河高速公路(G35)汕湛高速公路(S14)、大广高速公路(G45)等,在建高速有汕昆高速公路(G78)和河惠莞高速公路(G25)和武深高速公路(G4E)和河源东环高速公路和河惠汕高速公路等。
河源的人口:2018年末河源市常住人口309.39万人;城镇人口比重45.25%。
河源的经济:2019年河源地区生产总值1080.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1.17亿元,比上年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371.81亿元,比上年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587.04亿元,比上年增长5.4%。三次产业结构为11.2:34.4:54.4。第一产业指的是以农林牧副渔为代表的产业;第二产业指的是以建筑业、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第三产业指的是以服务业、旅游业为代表的产业;其实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就是该地区第二三产业产值占该地GDP的比例,比例越高,就说明这个地区经济越发达。而河源第二三产业产值已经占到了GDP总值的80%以上。
二、课堂案例展示
根据高考旅游地理命题特点,在旅游地理案例教学时,我结合河源市旅游资源,尽量呈现图文材料等信息,下面是部分案例展示:
案例1:在学习“旅游资源”时,给出下列素材:河源又称槎城,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有着“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等美称。河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众多的水资源、森林资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应有尽有,拥有华南第一大湖万绿湖、亚洲第一高喷泉。列举河源主要的旅游景区:万绿湖风景区、野趣沟、黄龙岩畲族风情旅游区、围龙屋、苏家围、河源御临门温泉度假村、亚洲第一高喷泉、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桂山风景区、河源龙川霍山、龟峰塔、新丰江大坝、巴伐利亚庄园、镜花缘生态旅游度假风景区。除了文字材料,还要展示河源旅游资源分布区域图。
设计问题:将河源旅游资源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概括一下它们都具有哪些价值?资源的集群状况如何?通过身边熟悉的旅游资源,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旅游地理知识。
案例2:在学习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时,展现以下材料:万绿湖风景区是华南地区最大人工湖,库容量139亿立方米,因这里四季皆绿、处处是绿而取名万绿湖,是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万绿湖集水域壮美、水质纯美、水色秀美、水性恬美于一身,全国罕见,置身其中,如置身“山中海洋”。内设有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与河源新港镇省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地球北回归线“沙漠腰带的东三奇”之一,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在政府的支持下又开发了镜花缘景区,送水观音像,客家风情管,生态度假旅游区,龙凤岛等景区。位于河源市东源县境内,距市区仅6公里,地处京九铁路与广梅汕铁路的交汇地带,105国道、205国道纵穿而过,距广州深圳均不到200公里,因景色秀丽,空气清新,被称为“珠三角的后花园”。展示万绿湖风景区区域图和部分景观图片。
设计问题:请对河源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最后总结主要从资源价值、地理位置、交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评价,通过案例学生初步学会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案例3:在讲解旅游线路规划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天的旅游线路图,分小组设计并讲解自己的旅游线路,充分理解旅游线路规划需要考虑旅游时间、旅游资源(数量、类型、分布、组合)、客源市场、交通、餐饮、娱乐、商业等诸多因素。
案例4:在“学习景观欣赏的方法”时,展示梧桐山区域图及地形图,日出景观图。
设计问题:河源观看日出很多人为什么选择梧桐山好汉顶?对于一些特殊的景观,我们需要选选择特殊的观赏位置,才能更好的感受它的美。
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欣赏特殊美景时,观赏的位置和角度不同,观赏的视野范围和美感也会有所不同。
案例5:在学习“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时,运用近几年旅游收入增长数据,绘制旅游收人增长情况柱状图。
设计问题:请分析旅游业对河源经济发展的作用?并结合地理知识分析旅游业的其他作用?
通过该案例,学生了解了旅游业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旅游业收入这么高,为什么河源的发展还是比不上广州和深圳这些城市呢?让学生理解过分依赖旅游业会给经济带来不稳定影响。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会给环境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我们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好了会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案例6:在学习“旅游资源的季节性”时,给出素材:人们更倾向于夏季去万绿谷空中漂流,因而形成旅游旺季,而冬季则为淡季。
设计问题:如何解决季节性旅游资源不足的问题?
通过以上素材,学生能够知道旅游景观的季节性造成旅游业的淡旺季,旺季越长,旅游业的收人就越大,反之亦然。学生通过思考,就会明白可以通过一些途径解决季节性旅游资源不足的问题。
总之,在讲解旅游地理时,将本地素材运用到地理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身体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其乡土情感和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