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建中
重庆市垫江县沙坪小学校 408300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议题。怎么促进?从哪促进?特别是小学体育这一重点学科,用何种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式与方法会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这值得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深入思考。体育作为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学工作的质量对学生自身体育兴趣、体育爱好及自身的素质发展都有这极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培养;教学方式
纵观学生教育整体进程,小学教育是每名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起步阶段。正因为是起步阶段,对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在这期间学生对于学科是否感兴趣,是否喜欢和热爱,将对以后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时,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每一个学科的学习,都应该是以兴趣为基础,老师为导向,学生发展为重点,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对于不同学生也应因材施教,找到他们真正的兴趣点针对性培养,从而让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初始阶段便能对体育产生浓厚的、积极的心态,为今后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学生特征的分析
1、小学生正处于幼儿向少儿过渡时期,此时心智尚不成熟,仍有很大玩性。因此在课堂表现上不自觉,需要老师特别强调课堂纪律。但由于这个时期的小学生正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高峰期,因此活泼好动,针对有趣的体育项目配合度较高,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能很好的完成课堂授课内容。这就要求老师在这阶段加强对小学生兴趣的引导和培养,从小开始,全方位展开,既要保留孩子天性的童真,又要针对性剔除不好方面的劣性。
2、体育课作为户外性较强的课程,对课堂安全性要求高。由于小学生阶段的孩子,此时对安全意识的认识仍有很大的不足,尤其热衷于危险性较高的活动,有强烈的冒险精神。虽然“初生的牛犊不怕虎”,但是作为老师要针对这一特点时期的儿童格外的重视。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把控合理的体育项目,在有绝对安全保障措施的条件下进行。
3、小学生缺乏自主意识,独立判断性不强。目前,大多数体育课程活动相对比较单一,孩子们很难从有限的活动中发掘自身的天赋。外加有个人主见的小学生并不多,大部分小学生是抱有一定盲目跟从性,会跟随大流选择进行体育项目。他们并不能像青少年或成年人一样,对自身有一点的了解和判断,较适合哪类或哪些体育项目。因此,需要老师再体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善于挖掘不同学生的潜力和天赋,从而有助学生更好的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点。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学校自身体育机制存在不合理性。目前应试教育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素质教育的拓展并没有全方位的普及开来,大部分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仍有不足,仍抱着“体育课只是一种消遣娱乐”。这种观点十分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发展,更无法谈及学生兴趣的培养与发展。学校并未能真正重视体育的发展,体育课程安排的不合理,课时少,课程内容单一,课程管理松散,课程缺乏系统化等问题都日趋明显。
2、小学体育教学师资力量不足,体育意识不强。体育课在很多学校都被视为“副科”,由此可见重视程度一目了然。
这一导致了如今很多学生在后来的成长发展或者工作经历中,或多或少都会面临一种“低才艺”的尴尬境地。体育教师缺乏对孩子针对性的兴趣培养意识,只是“一锅端”式的教育方式,根据课程进度、课程要求、教学大纲等内容强加对小学生进行一味地基础教育。真是片面性的从学生身体素质出发,只强调了锻炼身体,缺乏了快乐教育。
3、学生面对单一强制性体育项目兴趣点低,配合度不高。从目前大部分地区的体育现状来看,很多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单一、流程枯燥。例如:先进行课前十分钟跑步、拉伸,再进行专项素质训练:跳远、跳绳、坐位体前屈、俯卧撑、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甚至有些较贫困的地区,教学质量更差,缺乏大量的体育设备,只能进行简单的身体素质的训练。因此在这些课程内针对性的进行几个课时之后,大部分小学生都会产生厌烦心理。甚至某些体育细胞不活跃的小学生会对这些强度较高的体育项目,产生抵触、逃避的心理。
三,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1、学校层面:要积极引入有关的体育器材,定期更新体育设备,既要保证体育设施的安全性,又要能考虑到体育活动的广泛性。学校方面要高度重视体育教育,从思想层面上要重视体育教育,加强对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和指导。从制度方面,为体育活动的合理申办给予政策性的支持,帮助有益的体育活动更好的、及时的开展与进行。极力打造“家校合盟”,学校与家长共同参与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队列中,相互配合,共同重视。
2、师资方面:学校在聘请专业教师后,教师自身要加强对自己专业能力的拓展。深化自身的教学质量,严格把控教学安全,丰富教学内容,形成教师特有的教学风格,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融入体育活动过程,释放孩子天性。不要单纯填鸭式的灌输不同学生同样的内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合理的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进步,帮助小学生在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更好的发掘自身潜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绽放自己独特的光芒。
3、学生方面:小学生现阶段还不存在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事物的看法只是依赖家长、同学、师长、亲属等潜移默化下影响,从而产生自己相对薄弱单一的印象。因此学校、老师、家长应抓住小学生起步阶段,通过体育活动,锻炼孩子身心健康。不打压小学生积极性,借助丰富有趣的体育项目,来发掘孩子自身更多的可能性。在意识上加强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重视度与兴趣度,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同时要积极鼓励小学生勇于挑战不同的项目,敢于尝试新的内容,敢于突破自我,敢于创新,让每朵鲜花都灿烂鲜活起来,释放小学生青春活力,洋溢青春色彩。
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兴趣的培养不是靠某个单方面能完成的,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去搭建更好的桥梁,来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这其中要以学生为着眼点,不断研究与创新理论方法的同时,还要不断实践。运用“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原则来切实落入小学教育体育的深化改革中,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充实自己,锻炼自己。
参考文献
[1]赵玉霞.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 才智,2018(29):41.
[2]陈刚.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 当代体育科技,2013,3(05):63+65.
[3]王刚.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 才智,2016(26):77.
[4]周惠华.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 成才之路,2016(18):38.
[5]孙岩.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4(02):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