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体育运动队课余训练管理探讨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冯家中
[导读] 在现行教学体系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对于高中学校来说,开展体育教学对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冯家中
        十堰市郧阳中学
        摘要:在现行教学体系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对于高中学校来说,开展体育教学对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体育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课余教学,课余体育训练是体育教育的重要领域,也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各级教学工作者都给予了此项课程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高中学校 运动队 训练管理
1我国高中课余运动队训练研究现状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学生的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开展,课余运动不受重视。在高中时期,体育运动队的训练主要围绕在竞技体育中获得名次,训练项目较为单一,管理手段较为落后,学校将大部分课余运动训练放在了竞技类运动队员的训练而忽视了普通学生运动队的训练,不利于群众体育活动的全面开展。
2制约课余体育训练发展的主要原因
2.1经费短缺
        体育运动队开展训练对于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有一定的要求,为了保障高中体育运动队能够顺利开展训练,必要的经费投入必不可少。然而,现阶段我国高中教育放在体育队业余锻炼的精力较少,资金投入有限,无法保障锻炼活动的顺利进行。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导致高中体育训练场地缺乏,训练器材陈旧,阻碍了体育队课余训练的正常进行。
2.2教练员水平不高
        教练员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体育队的训练成效。在现行教学体系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多数学校的体育队训练员由体育教师兼任,由于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本来就承担了大量的体育教育任务,导致花费在课余体育队训练的时间较少。相较于专业的教练员,体育教师在对待体育队管理上缺乏专业的理论支撑,其管理能力和训练水平与专业教练员相差甚远。
2.3繁重的课业负担阻碍了训练活动的正常开展
        良好的生源素质是组建课余体育运动队的必要基础。高中时期学校体育运动队的队员主要来源于校内一些热爱运动并且运动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然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时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为了高考做好冲刺准备。为了完成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理论知识练习上,这就使学生的业余时间大大减少,学生参与课余运动训练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导致了体育运动队的课余训练无法顺利开展。
3提升体育运动队课余训练的主要措施
3.1处理好教育与体育的关系
        教育与体育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二者密不可分。尽管两者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其从根本上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高中时期开展课余训练在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同时为高中体育升学也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为了保证不同学生都顺利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队课余训练的教学优势,解决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为青少年成才提供更多的选择。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应齐抓共管、共同磋商,降低学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门槛。


3.2激发训练兴趣是基础
        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能够保证体育运动队课余训练的顺利开展。教师通过多样的训练方式,来让枯燥的训练变得好玩,让学生体会到乐趣,从而感兴趣。如果教师把练习内容加以研究,采用游戏的方式提出来,给学生的直观感觉是:我们在做游戏,只不过游戏的内容有点不一样。适当地进行游戏化教学,可以使练习内容变得有趣,让学生对练习项目有兴趣,有兴趣后学生对运动项目的态度就会发生转变,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如在篮球训练中,前期的运球练习是很枯燥的,这个阶段也是学生容易流失的一个重要时期,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进行单调的运球练习,那么学生对篮球训练的兴趣立马下降,打退堂鼓的学生就会出现。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采取比赛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3训练科学化
        首先要保证训练的不间断性。客观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运动训练也不例外,只有不断的开展课余训练才能让学生在重复的训练中掌握运动技巧。有的学校由于教练员、运动员或学校的某些原因在周末假期临考时停止了训练,到再次训练时,这些技术和战术就需要重新温习,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不利于运动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保障体育队课余训练更有成效,要确保锻炼时间持续不间断。
        其次要科学控制运动量大小。实践证明训练次数多、强度大的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因此要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运动负荷的增加要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训练中应使大中小负荷相结合,有节奏地交替进行。高中运动队在考虑运动负荷的安排时要根据运动员的生理负荷能力调整运动员的休息学习时间,绝不能因加大负荷而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学习。
        最后要做到基础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统筹兼顾。由于缺乏系统训练理论指导,学生的体育训练略有偏差。为了片面追求运动员专业素质的快速进步,教师忽略了基础训练的重要作用,这样运动员短期成绩虽略有上升却难以有更大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体育队课余训练的同时要做到基础训练与专项训练统筹结合,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在体育课队课余训练的过程中,教练通常选择间歇训练法、竞技训练法等以此促进课余训练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
        在高中校园教育中融入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在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升学提供一定的保障。为了让高中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能够顺利开展,教师要积极探索提高训练效率的有效手段,让学生通过参与训练提高各项身体机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珂. 河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研究[D]. 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3. DOI:10.7666/d.Y2290335.
[2] 李大新. 山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DOI:10.7666/d.d035430.
[3] 陈文浩. 提高中职学校排球运动队课余训练管理模式的探讨[J]. 体育时空,2017(7):119,121. DOI:10.3969/j.issn.1009-9328.2017.07.100.
[4] 杨家慧. WSR系统方法论下对高中运动队建设的探讨[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24(24):129-130. DOI:10.3969/j.issn.1006-8902.2020.24.063.
[5] 郭成松.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田径队训练现状分析[D]. 河南:河南大学,2011. DOI:10.7666/d.d1456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