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张辉
[导读] 随着教育的不断革新,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美术教学,理解了美术对学生在审美、创新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

        张辉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九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革新,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美术教学,理解了美术对学生在审美、创新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并在不断的教学中,总结经验优化课程设计。本文从初中的美术课堂教学入手,探究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以及培养的策略,以此来帮助初中美术教师进行教学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
        近年来,美术学科的教学成为了帮助学生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师在对初中学生进行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美术的欣赏以及实践提高美术素养。一方面,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优势,指导学生学习关于美术的绘画技巧,通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个性的展示,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落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以课本为基础,开展对多种形式的艺术进行鉴赏,激发学生想要创作的热情,从不同的方面帮助初中学生培养审美能力。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对初中学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来促进学生对美术学科的深入学习,让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其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其他多种能力的锻炼。利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画中蕴含的深层含义,激起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对美术的实践中锻炼创新的能力,不断总结审美和绘画的经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1]。
        (二)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不经片面的将美术教学作为学生学习技能的工具,还要充分认识到美术对学生素质提升的积极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充分的调研,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制定长远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悟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开展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美术来源于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和自然,或通过抽象的手法,向人们表达某种隐喻。教师在引导初中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特殊的情境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构建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在大多数的美术作品中,都有其独特的变现意义,一些或是社会的映射、一些或是情感的寄托,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时候,要深入理解创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透过表面看本质,以美术作品为依托,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2]。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中国水墨画”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水墨画中的山水等多种元素,构建生动的情境来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透过画像探索本质,感受作品表达出来的深层情感,全面理解作家创作时的将“物”寄托“意”的象征意义,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中国水墨文化的探索,学习水墨画的绘画技巧,丰富学生对美术内容的认识,让学生尝试绘制水墨画,扩宽学习渠道,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结合生活实际,提升美术欣赏水平
        在对初中学生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生活对学生的指导意义,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学生的审美以及绘画技巧将变得空泛没有意义。同时,教师要注重不同地区的不同美术风格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得美术创作的灵感。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素材,来指导学生对美术的学习[3]。将课本内容融入到生活中,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充分理解现实中的人文精神和艺术,拓宽学生的欣赏形式,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中慢慢地培养欣赏水平。
        比如,在学习“民俗文化”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依然保留有民族文化的地方去,或者对身边的民俗文化进行查找,亲身感受来自民俗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对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或者走访的形式,充分认识民族文化的精神以及其中蕴含的深远价值。这样一来,不仅促进学生欣赏美术贴近生活,还在无形中促进了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观念。
        (三)培养质疑精神,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是一味地指导学生绘画练习和欣赏作品,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大胆对生活中低俗的艺术进行批评,对画家的作品进行思考,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和分析事物的时候,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学会举一反三的能力,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大胆地进行创新,进行个性化创作[4]。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内容时,就要引导学生辩证的思考问题。一方面,美术来源于生活,是人类生活中思想的产物,人们的创作素材都是从生活中汲取而来,又将反映到生活中去,在此过程中,美术被赋予了某种生活内涵。另一方面,美术来源于生活,并不高于生活,美术只是对生活中某个场景或某种意义进行记录,真正丰富的是人们的生活,人们通过感官就可以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感知,生活也对人们的学习、工作、思考,甚至绘画进行指导,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观点就会不一样,通过学生的质疑精神,最大程度上的锻炼学生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美术学科对学生培养综合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在对初中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不能片面地认为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只是为了掌握绘画的技能,促进未来的发展。还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此来帮助学生健全自身的价值观,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同时,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利用多种形式促进审美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阿库依迪.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探究[C]//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0.
[2]胡建军.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000(003):122-123.
[3]王蓓蓓. 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解析[J]. 读与写(教师), 2020(6):0222-0222.
[4]张永勤.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000(002):00009-00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