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 吴珂珂
[导读]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生活和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结合,让小学生在内心深处爱上这门学科。
        吴珂珂
        颍上县管仲小学  236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美术已经成为小学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学生的内涵可以通过这门学科得到提升,能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寻找美、发现美,对此,学生的素质也能得到提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生活和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结合,让小学生在内心深处爱上这门学科。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世界;教学策略
        美术与我们生活一直紧密相连,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生活,但是又高于我们的生活,新课改背景下老师在课堂中开展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因此,小学阶段的美术老师在对美术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提高美术教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加强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的建设
        小学阶段对美术进行教学的时候,在课堂中可以提升其有效性,其次需要提高小学阶段美术老师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学校通过让老师分批去高级院校进行交流和进修,让他们在交流中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相关教学技巧。此外,学校还可以去美术院校招聘优秀的老师,对此学校的教师团队可以得到有力的加强和建设,美术老师整体素质都能得到提高,为生活化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美术老师需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坚持"以学生为本,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明确小学生在美术学科中的主体地位,在个性发展上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1]。树立他们学习美术的意识,明确老师在教授学生时地位是引导者和组织者,由此构建平等、民主的教学课堂氛围。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制造出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可以充分地发散,在创作的时候可以对已经完成的美术作品进行创新,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发展和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素养,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对"春天"如何表达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对大自然的环境进行观察,感受春天的特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地思想感情。在课堂中,学生情绪积极,纷纷说出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样子,有的说"在湖边看到了春天"、"在树枝上看见了春天"等,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春天就在自己身边,在大自然中对春天进行观察、感受、了解春天的风采。学生在大自然中进行亲近的时候,对观察方法进行掌握,训练了对色彩感知的能力和表现力。
        三、走进自然进行写生活动
        我国的教育学家说过,生活就是教育。在此我们就能感悟到教育和生活息息相关[2]。

新课改强调小学美术在教学中需要回归生活,因此,小学美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展开的时候,应该把学生看做一个主体,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践中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利用生活对教学进行展开,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出班级,在生活中寻找美,在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用自身的感官对生活进行了解,通过写生创作,从而创造出美术作品,提升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学习美术《花格子小牛》的时候,这个课题比较广泛,学生需要创作的视野就比较宽泛,老师可以通过自然界教材内容和生活中内容记性结合,进行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去看看牛的样子,在开拓自己的思想怎么样体现"牛气"。学生可以运用素描、水彩等形式对图画进行表示。
        四、创设生活化的情景
        美术作品的灵感都是来源于生活。为了让小学生对生活进行充分地认识,小学美术老师需要把美术作品中的生活情境还原到课堂中来,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感受快乐,以此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喜爱和积极性[3]。在课堂中,老师需要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有喜欢小动物的特征,对此老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年龄在不断增长中,他们对于故事、书籍等都会产生兴趣,老师就可以运用合作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方案为主,当学生步入五六年级的时候,对于外面的世界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个阶段,老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景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需要注意:第一,创设学习情景时需要按照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实际年龄。第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时需要具有新颖性、独特性、从而吸引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第三,要从小学生知道的事物开始教学,对生活教学进行创设。
        五、心灵留言、让课堂充满人文美
        打破教学界线,回归生活是教学的真正意义。视觉中可以体现美术的静态性,但不是封闭的、无声的。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要回归生活,社会需求和生活要进行连接,把学生看做主要教学对象,在美术教学中,需要对主题进行开展和维护,是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渗透每一行为,每一过程[4]。学生通过沟通情感、交流信息,可以更好的对自我进行理解,对于生活方式也能进行自主构建,形成自己的审美特点。
        例如,在学习《水墨画动物》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找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在后面写出喜欢的原因还有写出作品的相关内容,这样学生的知识也进行了拓展,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让学生对自己准备的内容进行诵读,这样不仅学会了赏析美术作品,还增加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更活越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兴趣。
        结束语:
        总之,生活化的教学是把学生的生活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学生把教学内容带到生活,在生活中把情感带到作品中去,艺术和自然生活进行连接,生活中找寻美的特点,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术的存在,进而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都能进行激发,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菊. 生活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2):193-193.
[2]张艳艳.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求知导刊,2020(38):85-86.
[3]陈秀环.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94):154-155.
[4]李春燕.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8):9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