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陈黎
[导读] 高中语文与其他学科有着潜在的联系,学好语文,对于其他学科知识深度学习有着积极作用。

        陈黎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汉阳街道赫章县第一中学   553200


        摘要:高中语文与其他学科有着潜在的联系,学好语文,对于其他学科知识深度学习有着积极作用。结合素质教育改革相关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要局限于学生学科知识的讲授,还要注重学生各项素质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和应用,创设人文环境来激励学生高效学习,成长为更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和发展的人才。综合分析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路径,便于积累经验,提升人文精神内涵认知,指导后续工作高效落实。
        关键词:高中语文 人文精神 渗透策略
一、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积极意义
        教育事业是立国之本,关乎到社会民生以及国家发展,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不应有丝毫放松,应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变革,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目标,引导其形成正确观念和价值观,进而从思想和行为上得到约束。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该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认知水平和自我意识,积极渗透人文精神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教师模范引导作用,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感知,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内化知识结构,综合素质高水平发展。但是,很多教师对其认知不足,未能正确看待人文精神恨透的必要性,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积极渗透人文精神去锻炼心理素质,健全人格,丰富内涵,可以勇敢面对困难与挑战,为学生后续成长奠定基础。
二、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成果斐然,但受限于教学环境限制,加之部分教师年龄过高,对于新式教育理念接受度不足,实际教学中运用存在欠缺,极大的影响到学生人文内涵的培养。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积极践行人文语文理念到实处
        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提出了很多的新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关教育人士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工具性,却忽视了人文精神的渗透应用。讲解作业时,通常是选择标准答案讲解,学生完全照搬格式来呈现,即便答案非常标准,但是这个过程却过于僵硬,从创新度不足,未能充分起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发展。如,传统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重点讲解文言文翻译、特殊句式以及通假字等内容,即便此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含义,教学更具条理性,却白白浪费了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新课程改革强调有机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要从优秀作品中挖掘潜在的民族精神和人文内涵,切身去感受和理解,以此来帮助学生感悟民族智慧和文学价值,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文语文价值观。

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导向作用,通过引导和熏陶的方式来带动学生,而不是手把手的一字一句灌输到学生头脑中,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积极转变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积极改进现有教学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基于人文化教学方式来传递潜藏的人文精神与价值文化。如,《陈情表》中,不仅仅是将文言文翻译过来去理解表达的含义,还要注重挖掘潜藏的孝道精神,激发学生主动感悟和理解,进而深刻掌握孝道的内涵与精神所在。
        又或是在讲解诗歌时,同样可以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感悟。如,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只言片语中,能够切身感受到作者对国家灭亡的无奈和伤感,因此可以将诗歌细致分类,感受不同诗歌体裁的表现形式,并从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丰富课堂内容。
(二)创设人文化教学环境
        人文精神本质上坚持以人为本,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即坚持以生为本。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全面渗透人文精神到实处,还需要多角度改进和完善。一方面,创设人文教学环境,通过环境来潜移默化熏陶和带动人。如,《孟母三迁》故事中则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人个体成长的影响,之所以不断改变生活环境,正是为了给孟子营造一个高效的学习环境,而这一点在后来孟子的学习成果中也得到了证实。如何营造人文教学环境,首先需要提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与个体价值。对此教师要摒弃以往高高在上的状态,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拉近师生关系,丰富环境的人文情怀。另外,改善师生关系有助于深化彼此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发挥教师的模范榜样作用,传授自身储备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的学习道路起到指路的作用。在关注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思想,丰富人文内涵,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三)延伸拓展语文教育空间
        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应拉近课堂和生活的距离,进一步延伸拓展语文教育空间。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切身感悟和体验,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如,在讲解《沁园春·长沙》时,推进《沁园春·雪》文章,挖掘多个作品之间潜在联系,切身感受和体验作者思想情感,充实学生的人文涵养。
结论:
        综上所述,渗透人文精神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丰富人文内涵,在学习过程中逐渐锻炼自身学习能力,内化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毛萍. 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学周刊,2020,1(1):10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1.099.
[2] 郭春容. 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J]. 学周刊,2020,12(12):122-12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2.060.
[3] 袁素珍. 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 年轻人,2020(11):73. DOI:10.12214/j.1672-3872.2020.11.0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