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志红
河北省徐水区正村乡韩家营小学,河北 保定 072557
摘要:在新时代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光要给学生传授一些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学生道德与情感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奠定学生未来能够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良好道德基础。因此,广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紧随时代发展潮流,增进师生关系,树立先进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策略。
? 关键词:小学;道德法治;情感教育
引言: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新时代大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关注情感教育。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来说,情感教育的开展意义重大,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快速、深入地领悟这门课程的精神实质,又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效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法治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情感教学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最终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达到“自律”的教育目标。
情感教育实质上是指学生情感在教育的正确引导下能产生新变化,使学生情感与生理、思维机制等协调发展,从而发挥到最佳的教学状态。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情感教育的应用意义重大,具体来说:其一是通过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三观”观念,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其二是借助情感教育,有效突破了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束缚,如不像“灌输式”一味地借助文字讲解,案例分析的课堂模式,而是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互动、沟通、交流,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促进学生向社会生活化转变。
2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情感教育
很多时候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和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关系。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的影响非常大,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在课件制作、教学情境导入、教学组织开展上表现出非常优异的成绩。所以在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工作也开展的非常好。因此教师可以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出发,抓住教学内容思考如何来设计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心灵和知识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增添情感体验。例如在讲授《我能行》这节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培养学生具备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敢于挑战遇到问题不退缩的精神。以往部分教师都是通过讲授一些科学家所经历的艰辛的发明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不怕苦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但是这毕竟是他人所经历的过程,学生作为一个旁观者很难在内心触发和主人公一样的内心体验。因此教师可以大但创新,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做回课堂的小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实践活动,自己动手操作和实践,感受成功过程的艰辛,激励学生相信自己突破困难走向成功的彼岸。比如教师将一个利用乐高积木拼接好的机器人完全拆开,让学生自己根据图纸去凭借,由于积木的数量非常的多,此刻很多学生开始打退堂鼓,教师这时候可以采取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是最聪明最棒的,仔细拼装一定可以得到自己喜欢的机器人,在拼装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艰辛,增强了情感体验。
3 创建教学情境,强化情感教育
创设教学情境指的是应用角色扮演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最贴近真实生活的环境,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获得强大的代入感,能够在逼真的环境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使得学生的心智能够迅速成熟,获得精神上的升华,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观念。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当具有宽松的氛围,以开放性问题为主,没有绝对的正误,如此就能够减轻学生的紧张感,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体味其中的乐趣,最后使他们爱上学习。相较于传统教学法,这种形式可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潜能,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我和大自然”单元时,可以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并说出自己的作用和贡献,一方面能够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对大自然多些了解,另一方面则能够增加学习乐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 注重课堂上的情感变化
情感教学法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情感,因此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才能够采取对应策略。有些小学生表达能力较差,不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态度。由于情感教学法容易导致学生情绪激动,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并适时加以引导,防止学生在课堂上过于激动而引发失控,例如在使用情境教育法时,教师应当告诫学生这是学术上的交流,不可因个人情绪过激而引发同学矛盾,既要让他们融入情景,又要让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
5 组织开展情感交流活动
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成为实施和发展情感教育的动力。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师认识到开展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交流活动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从而使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对情感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并逐渐将其内部化为自己的想法的组成部分。这些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可以大大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例如,当老师解释“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部分时,老师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几组,并分组讨论,例如“在公共场所必须自觉遵循哪些规则?”。有什么事可以做到,有些人表现得不文明,我该怎么办?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想法,但是教师不应该参加学生的讨论。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而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是加深情感的过程。这些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情感教育的质量。
6 营造情感交流氛围,助力开展情感教育
为了在小学课堂《道德与法治》中获得理想的情感教育效果,教师应注意其情感投入的效果。教师必须将激情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形成清晰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优化情感教育效果并吸引学生的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情绪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并且通过解释适当的部分,教师可以适当地释放自己的情绪以激发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情感。此外,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语言和动作,这是影响情感教育渗透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保持微笑,在学生发表意见时听取意见,并及时的给予评价。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必须认识到此功能并采取一些行动来表达肯定,例如竖起大拇指,点头和微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素养,提高思想道德素养的过程。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面发展技能与思想道德并从,所以道德与法治课程备受广大教育研究者的关注。情感教育是该课程的一大特色,思想道德知识和生活联系密切,将这些知识体系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认同感,触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
参考文献:
[1]张琳.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J].新课程,2020(38):147.
[2]罗先太.“体验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34):143.
[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林镇宇.华夏教师.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