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课堂中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运用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梁秋晴
[导读] 语文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在教育教学中一直都是备受教育部门重视的学科。

        梁秋晴
        重庆市渝中区马家堡小学   

        摘要:语文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在教育教学中一直都是备受教育部门重视的学科。语文教学的内容非常广泛,而习作就是组成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学习语文习作知识能帮助小学生运用语言形成作品,帮助小学生开发逻辑思维能力,让小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体会表达出来。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不断深入,要求在习作课堂中注重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个性化教学模式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课堂;个性化教学

        前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艰难的就是习作教学,习作教学在小学语文中占有很大比重。每当语文教师布置作文作业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变现出艰难的情绪,尤其是刚刚进入小学时期,刚刚接触到习作的学生。因此,语文教师要在习作教学中实行个性化教学模式,帮助小学生客服困难,提升习作兴趣,增强小学生习作的能力。语文教师在习作课堂上要因材施教,挖掘小学生的内在潜能,在习作教学实践中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小学语文习作个性化教学的特点和现状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使用个性化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己的独特视角,提升逻辑思维能力[1]。小学生在个性化教学中学会观察事物,进行自主思考,并实施创新用文字表达出来。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因为小学生的年龄限制了对社会的接触,导致小学生普遍缺乏生活中的经验,在习作中不知道写什么,也没有话可写,只能东拼西凑完成写作内容。在网络信息的发展中,出现写作的态度不端正的现象,习作内容大部分都是参考资料,没有将学生自身的体会写到作文中。教师在习作之后也没有逐一进行认真评价,导致学生以应付的心理完成习作任务。这些都影响着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也妨碍小学生提升习作能力。
二、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习作课堂的应用
(一)以个性化教育为目标
        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习作课堂中,要摒弃传统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释放自己的表达欲望[2]。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要做好指导工作,以鼓励引导为主,让小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教师要以身作则,不断进行教育水平的升华,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作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角度考虑适用的方法。以学生为习作主体,以个性化教育作为习作教学的目的,帮助小学生在习作课堂中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已读促写提升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已读促写的教育方式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小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积累量有限,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为写作积累经验。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遇到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要做标注,让学生学习别人的写作手法,将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日常习作中。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奇妙的想象”中,语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引用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手法,使用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进入想象的世界,在发挥想象能力,写出自己创造的想象世界。小学生可以学习本单元课文中大量使用的拟人手法和排比手法,让自己想象的世界变得丰满。
(三)结合实际生活,创建习作情境,提升习作积极性
        语文教师在习作个性化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师的限制,让学生亲身体验习作要求的场景,促使小学生将亲身体验和感受融入到习作当中。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看图话,写一写”中,图片中分为近景和远景两个部分,是三个小朋友和一家三口放风筝的景象。小学生单纯通过观看图片,不能体会到图片中人物在放风筝时的感受。语文教师可以在这次习作之前先组织小学生进行春游放风筝活动。让小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中的风光,以及亲自放风筝的体验,让学生在习作中将景色以及对放风筝活动时的体会写的丰富生动。再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我的植物朋友”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公园的花展活动,或者让学生提前准备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自己养几天,进行观察植物的特点和变化。小学生在活动和实际体验中对习作内容有了自己的感悟,使小学生在习作中思如泉涌。
(四)在习作课堂中做合理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需要长期练习长期累计才能培养出来的[3]。语文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传统的作文评价中,以教师的单纯打分为主,有的教师可能没有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仔细阅读,甚至不去阅读,让学生养成了应付的写作态度。实际上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写作欲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要根据每个学习阶段的目标要求来进行。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小学生的综合习作水平的发展情况,重视评价小学生习作中的手法和情感表达,要给与小学生个性化内容的肯定,同时还要重视小学生进行写作的态度。足以看出语文教师对于小学生习作评价的重要性,因此,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作文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采用全方面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语文教师要注意小学生参考资料运用的准确性以及写作手法的准确性,并给于不同的评价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与口头评价或者书面评价,也可以综合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可以对优秀习作作为范文在班级进行展示,但是对于习作不理想的不能以批评的方式,要以鼓励为主,让小学生保持习作的信心。对于小学生针对教师评价内容修改作文的情况和态度给与高度重视,对于修改后的习作内容进行再一次审核评价。
        结论:总之,想要提升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就要以个性化教学方式发展小学生的个性化习作。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指导形式,帮助小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在教学方式上要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小学生将亲身感受充分展示在习作内容中,以此提升小学生个性化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孙佳佳.自主习作  放飞个性——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的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5(05):16-17.
[2]许晓芬.寻找个性化教学的源头活水——例析在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教学中如何整合运用学科思维导图与电子书包[J].考试周刊,2020(80):11-12.
[3]顾陈山.张扬个性,抒发心声——浅谈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J].启迪与智慧(中),2020(10):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