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课堂——我的思政教学主张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李毓华
[导读] 基于学科的生活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形成了具有思政课特色、结合自身研究方向、适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教学主张。

        李毓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抚顺小学校    150010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从教24年,成为专职思政教师近14年了,和孩子们一起,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基于学科的生活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形成了具有思政课特色、结合自身研究方向、适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教学主张。
        我的教学主张,归纳为——融通课堂。
        融合贯通、道法相通。重在如何融,使其通。
        一、“融通课堂”教学主张的基本宗旨
        为课堂插上新技术的翅膀,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融通课堂”教学主张的指导思想
        [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和任务。坚持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课程导向,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厚植红色基因,培养学生从小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深厚情感。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培养法治精神、积累法治知识,逐步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三、“融通课堂”教学主张的基本理念
        1.尊重学生成长轨迹。依据课程标准:“本课程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彰显思政教育特点。《2018最新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工作要求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以贴近青少年实际、提高教育效果为目的,以构建系统完整的法治教育体系为途径。”为落实好习主席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推动思政课的穿心上好思政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我们道德与法治课上,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3、构建多元的道法课堂。立足新教材,摸索新教法;立足新生活,强化多实践;运用新技术,线上线下相融合;适应新形势,校内校外活动相结合;打造智慧课堂,发展创新思维;丰富新思想,学习新理论;丰实道德情感,提高法治意识。
        四、“融通课堂”教学主张的基本原则
        用学生的眼睛观察社会生活,学会方法,发展能力。
        用学生的心灵感受社会生活,学会感悟,提升素养。


        用学生的方式探究社会生活,学会体验,摸索途径。
        四、“融通课堂”教学主张的实施策略
        1.学科融合。课标指出:“本课程设计体现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我们道法课不能单靠一门学科知识就能完成的,要通过多门学科资源,进而化解问题,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突破学科界限进行多视角的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善于融合各学科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也是学科发展的要求。 
        2.空间融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课标中也提出:“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所以我们应提倡:封闭式变开放式、说教式变实践式。通常可以走出课堂,走进社区、工厂、展览馆等场所,采取上网查资料、社会小调查、社会或家庭小访谈、各类型的参观活动等方法,形式上可以是集体组织完成、个人完成、小组合作完成等。此外, 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我们可以尝试三种教学模式:线下教与线上辅导模式,在线下(学校)完成日常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再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后辅导、答疑等个性化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线上指导相结合;线下教与线上自主学习模式,在线下(学校)完成日常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线上自己组织小组合作。例如:通过在小组微信群由部分尖子生充当小老师,以语音、小视频等教学方式,为班级里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在线学习帮助;先学后教模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为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教师课前先通过线上平台推送第二天的学习资源,自学完成新知识,达成低阶教学目标,之后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达成高阶教学目标。
        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要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应用课堂教学,开发多元的教学方法,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这种品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再结合疫情时期摸索实践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这样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3.信息技术融合。在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信息化教学推动了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化的重要保障,进行教学环境变革、教学过程重构以及评价数据重建,成为当前各个学科关注的话题。希沃白板的普及使用、虚拟的 VR 技术有效利用、智慧教室积极应用等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并为学生提供了新技术与传统课堂的有机融合,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起到助推的作用。
        六、“融通课堂”教学主张的实施的基本路径
        立足新教材、上好常规课;
        围绕新课题、多上研讨课;
        观摩名师课、积淀新理念;
        尝试新技术、融合促发展。
        参考文献: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
        [1]参考:湖北省中小学学科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小学分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