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李青山
[导读]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不但提高了语文教学的便捷性,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章对信息技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李青山
        广西百色凌云县加尤镇中心小学   533107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使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发生改变的同时,也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活力。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不但提高了语文教学的便捷性,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章对信息技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六年级;应用
引言
        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音形兼具的特点,能够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支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学习效果。并且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妙趣横生的游戏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轻松学习、愉悦学习,积极进取,从而会学、乐学、善学。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成为知识的有效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并显示出它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只依靠语文课程教材而进行语文教学的状况。包罗万象的网络信息技术,以其海量的知识储蓄,为学生学习语文带来了丰富的内容,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在网上搜寻自己需要的资料,寻找自己不懂的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不断融合,有效的激发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增强了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为推动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
        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关注教材内容,使得课堂教学十分生硬,从而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能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教材内容灵活地展现出来。例如,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学生难以通过文字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教师就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资料,增加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小学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下获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有一部分老教师固守自身传统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拒绝尝试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全新教学理念及方式,导致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教师的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基础的书本知识,故步自封,并且混淆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在课堂上占据了主体地位,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既容易缺乏沟通,也容易影响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度的了解。同时,教师常常忽视小学生知识接收能力弱,知识储备量不足的问题,以“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不断消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信息技术有效进行课堂导入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进行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通常都是进行语言描述,缺乏生动性和有趣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声、图、像等结合,创设出生动有趣、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从而增强情境教学的趣味性。例如,老师在教学《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将关于北京春节风俗习惯的视频通过多媒体播放,从而创设出欢庆喜乐的课堂情境,在播放后让学生谈谈对北京春节的体会,不但顺利进行了教学导入,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信息技术做好课前预习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预习是学生的一种前瞻性学习,通过对知识内容的提前学习,发现知识盲点,从而有针对性听课,提高听课的有效性。不仅如此,预习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可以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不断扩充知识储备。虽然预习的主体是学生,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在预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教师的指导就显得至关重要。但预习是一种课前活动,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信息技术就可以发挥桥梁的作用,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加速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的预习活动更有效。
        (三)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整体能力
        由于小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生活阅历尚浅,缺乏必要的经验,加上他们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薄弱,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虽然简单,但就小学生而言,依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授模式单一化,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对于思想活跃的小学生来说,语文课堂枯燥而无趣,导致语文学习效果整体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吸取教学新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创新与尝试。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拓展课堂信息的传输路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充分而灵活地运用图片、文本、视频及动画等形式开展教学,以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调动学生的听、视觉等感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饶有趣味地观看课件,学生的兴趣被点燃了,势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应用信息技术组织课外活动
        目前,我国小学生的语文课外学习活动比较单一,以完成语文课后作业为主,学生面对“一成不变”的作业模式,难免产生抵触与厌倦心理,愈加不愿意课后进行语文学习,导致语文教学时间和空间备受局限,过于集中在学校固定的课时安排内。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要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渗透到学生课后生活中,丰富学生的课后学习渠道,延伸语文教学时空,让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演讲比赛、手抄报制作、古诗歌曲创编、故事补白写作比赛等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习能力,展现个人风采。
        (五)应用信息技术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比较有限,因此,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真正为学生的良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创新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体现。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呈现出趣味性较强的语文知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和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绝不仅仅是以上几种,还有更广阔的运用空间。作为优化学科教学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灵活运用这一辅助手段,为语文课堂锦上添花,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让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乔瑞社.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34):113.
[2]屈娜.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8):103-104.
[3]张淑琴.信息技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6):144-145.
[4]沈丹青.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11):208.
[5]季卫倩.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02):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