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炳海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新圩中心小学 363800
摘要:当前我国的教育行业正在遭受不断地改革以及升级,对于小学这个阶段的学习来说同样也是如此。在如今新课改的要求之下,每个学生都应当拥有更为全面的能力和素质,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小学的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在开展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们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引言:
在当前互联网以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就成为了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来说,其学习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该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以及了解。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的内容较为专业且枯燥,因此整体的教学质量以及效率不高。
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想要有效地提高当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首先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缺陷,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制定针对性的策略来进行解决。
(一)重视程度不足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课程来说,由于其自身并不能直接对学生们的考试成绩造成影响,因此大部分教师对其的重视程度也不是很高。并且在小学这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中讲述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较为简单和容易理解的内容,一般都是了解一些计算机的相关配件以及掌握一些操作计算机的基础能力。开展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和效果就是帮助学生们能够在小学这个阶段打下良好的计算机基础,在后续的学习以及使用过程中都能够较快地上手进行操作。但是同样也是由于该课程自身的基本性质导致,教师在开展此类内容的教学时也认为其没有很高的重要性,因此无法有效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一些教师也认为这种课程与其他的美术课或者音乐课是一样的性质,因此基本上在开展课程时也只是单方面地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传输,没能够有效地带领学生们对知识内容进行进一步地探讨和掌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显然就无法具有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学生们也缺乏了对应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其次就是教师开展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死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对于学生们的教学也基本上都是由教师单方面的进行讲解,而学生们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对知识内容进行掌握教师也不会对其进行考虑。学生们在这样的一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处于被动的教学地位之中,那么也就会缺乏了对应的思考空间,课堂教学氛围无法得到有效培养和活跃[1]。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充当主体的地位,单方面的教学以及讲解无法有效提高整体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且同时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下,学生们若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问题以及影响,那么也就无法有效及时对其进行解决和处理,在后续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无法有效对其进行解决,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于教师来说,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也无法及时发现学生们存在的问题,那么自然也就无法有效对其进行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想要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显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并且同时由于课堂本身限制了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其无法有效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无法提高学习的效果和作用。
二、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
(一)课前预习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来说,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够有效提高开展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来说,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来让学生们对知识内容进行了解。在开展实际的课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先让学生们知道下节课所开展的教学课程是什么内容,之后再组织学生们去对内容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来帮助学生们能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向。在经过一定程度的预习之后,一般来说学生们会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对于部分内容无法有效地进行理解,并且想要有效处理此类内容时由于缺乏对应的帮助从而无法有效进行学习,因此就需要留到课堂上来进行解决。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这样的特点来开展教学,在进行教学的设计时就需要针对性的设计课堂导入方案,其中包括了课堂导入目标、选择导入方式等。在完成了这样的预习之后,教师后续开展对应的教学显然就会更加轻松,学生们对于课程的学习也存在一定的针对性[2]。在信息技术中包含了大量的内容,其中包括图像、文本、声音以及动画等,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需要将此类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更加方便学生们能够直观对此类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学生们就能够有效地在进行学习之前就能够受到感官上的刺激,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首先需要将此堂课所要讲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目标告诉给学生们,从而提高预习的效果,其次还需要教师能够将课前预习中所需要使用以及利用到的图像、视频以及图片等资源进行结合,并且将其制作成一个良好的教学视频以供学生们进行学习和参考。最后就是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将其传递给学生们,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就有微信或者QQ等软件。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们在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中就具有较为良好的方向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预习的效率和质量。
(二)情景导入
对于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们来说,其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无法有效进行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将其转变成为较为直观的内容,学生们在对此类直观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时也比较轻松。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通过情景导入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们对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们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学生们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之中就能够直观地对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并且同时也能够对其产生记忆和思考,在后续遇到类似问题时就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解决。例如在学习“复制粘贴”这样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以“熊出没”这部影片作为例子,教师给学生们创设一个场景,场景内容就是熊大和熊二所在的森林遭受了砍伐以及破坏,那么怎么样才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快速恢复森林原本的样貌呢。此时就可以通过复制粘贴的操作来进行教学,学生们在观看了教师的操作之后基本上就能够对复制粘贴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并且同时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操作,原本单一死板的教学课堂也能够变得更加活跃,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游戏导入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对于游戏的兴趣性和积极性是远远高于学习的,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这样的特点来开展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材内容与游戏内容进行结合,以此来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3]。例如在初次教学生们打字时,由于键盘上的字母以及按键较多,学生们记忆起来较为困难,若是能够将其结合到“打地鼠”的游戏中,那么记忆的效率就会提高。每个地鼠头上都有对应的字母,学生们通过按字母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打击,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们的记忆,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良好的方式来进行导入,以此来提升学生们对于教材内容地理解和掌握。本文也就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希望相关教学人员在阅读过后可以激起想法,从而共同推动教学质量和效率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夏熙瑞,姚永志.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策略要点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v.16(07):167+174.
[2]余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分析[J].散文百家(下),2019(8).
[3]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9,026(021):257.
作者简介:姚炳海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华安县 学历:本科,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